3月16日,在带领群众扑救山林大火时,商洛市商州区麻池河镇刘家街村委会主任赵引霞走完了她平凡的一生。
疯狂燃烧的大火,卷走了她的身躯,但山谷如雨的泪花,却留下了她憨厚的身影……
村里有事冲在前
刘家街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沟。山路崎岖,林木茂密,古朴静谧。210户群众分别散居在两条沟里。
2008年,赵引霞上任村委会主任后,一直忙于村上的事。丈夫赵来喜,一身力气,全力支持她的工作。
这几年,村里也发生过几次山火。“救火,我比她有经验,我身体比她好,她每次总是叫上我一起去,就这一次我没赶上,她就出事了……”
出事当天,赵来喜在工地干活。赶回来后,他心如刀割,瘫倒在地。
2012年夏天,村里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灾害,赵引霞和丈夫沿着山坡根,挨家挨户叫醒群众,安全撤离,还将住在沟顶的一户群众从废墟中救了出来。
镇民政干部苏义鹏回忆说,洪灾后,赵引霞带着群众日夜奋战,才把冲毁的3公里道路修好。三伏天,她和镇干部翻山越岭,白天逐户调查,晚上召集群众代表、村组干部评议,全村的低保户,仅3天就完成核实任务。
工作生活样样能
刘家街村有700多口人,在建设安全饮水工程时,赵引霞坚持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赶到工地上照看。看到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时,她笑了。
村上争取到农村新能源项目后,她和支书、文书便忙着修建72口沼气池,安装72套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灶,让群众洗上了热水澡。
老公公患上癌症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忙完村上的事情,干完地里的农活,便挤出时间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7月份,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她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好媳妇”。
去年腊月二十七,她还到五组,挨家挨户把《森林防火宣传画》贴到家里。
经过她和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这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500元,村上先后荣获双文明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
无法完成的工作表
在村委会办公室,一张《干部坐班办公安排表》,成为永远的记忆。3月11日到年底,赵引霞还要坐9次班。如今,空荡荡的办公室,只剩下一张桌子和椅子。
村文书房斌权说,原计划今年启动实施“一事一议”项目,修建漏桶沟2公里的水泥路,先期硬化500米;要给18年外出无音讯,又突然回来的刘双劳,评议、申请“五保户”……这好多事,都还没有实施呢!
赵引霞留给镇计生办干部屈志超的印象是:正直,责任心强,有男人气派。有一次,为给一个育龄群众通知“三查”的事情,赵引霞担心捎话误事,便跑了3公里多路,当面通知到。第二天,“三查”对象便从西安赶回,按时接受了检查。房屋保险金、新农合基金的征收工作,她总是上门服务,在全镇率先完成工作任务。
3月14日,三四分钟的通话,成了赵引霞和房斌权的最后一次工作交流。
“我一夜都没睡。有时感到她还在村上,好像她还在忙前忙后”。回想起赵引霞和他共事的日日夜夜,房斌权哽咽着说:“她走了,是村上最大的损失!”
其实,赵引霞、村支书刘天赐、房斌权3人,居住的位置恰似三角形的三个角,群众有事,离哪个“角”近,谁就先处理。
在镇包村干部耿小建眼中,赵引霞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干部。山大沟深,信息闭塞,她将手机和家里的固定电话绑定在一起,无论大小事,她总是随叫随到。
3月16日,因群众焚烧高粱秆引发林地着火。下午2点,得知火情后,赵引霞一边组织群众拿着铁锨上山救火,一边电话联系分头扑救。
从漏桶沟翻梁到着火的花红沟,28名群众组成的3个扑火小组,疾奔多个火点,紧急扑救。经过连续奋战,晚上8点多,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扑火队员返回途中,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一个人。
“赵主任!”嘶哑的声音传遍整个山谷。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救,找到了她!
灰烬中,她永远地倒下了。倒在了养育她48年的大山深处……
闻讯赶来的10多名群众和扑火队员,含着眼泪,把心爱的“村主任”,一步一步地抬回家。
得知赵引霞出事后,一岭之隔的黄金秀老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我虽没女,她就跟我女儿一样。”
麻池河镇党委书记冀红霞说:“我们为有这样的好干部感到自豪,更为失去这样的好干部感到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