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渭南稳中求进,加速发展的一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2.5%,地方财政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0亿元,增长16.5%,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境、重点改革等整体推进、取得实效。

  2013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渭南市委、市政府坚持“三区”协调推进、“四化”互促共动,出台十条硬措施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着力实施“好中求快、提质增效”战略,促进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26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4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4%,全年招商引资项目337个,到位资金495亿元,增长20.3%,入驻园区企业933户,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抓机遇推动转型升级

  有困难就有突破发展瓶颈的良机,找准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可持续因素依然较多的大环境,市委、市政府认真分析梳理出经济结构不合理、投资持续增长难度增加、高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企业缺乏等问题,但也充分认识到经过几年的努力,渭南已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条件,仍处于大有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以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渭南以“扩投资、调结构、增活力”为主线,以“产业引领、三区承载、科学招商、集约发展”为重点,内融西安,外联晋豫,蓄势待发打开合作开放之门,不断扩展区域发展空间,在主动作为中拓展发展空间,已成为陕西省和国家生产布局中初具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3年6月8日,渭南市与西安市签署加快西渭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框架协议从基础设施对接、搭建项目投资平台、密切商贸物流金融合作等10个方面,加强两市战略合作。此外,两市还确定了“交通同城、信息同网、区域合作、产业联盟和要素服务”5个方面共20个重点合作项目。这是致力于加速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打造渭南陕西东大门的重要举措。

  在金三角区域内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营销无障碍旅游区的基础上,从行业管理、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合作,启动了“一证游”,当年黄河金三角接待游客就突破5684万人次,同比增加1320万人,实现收入326.4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目前,渭南与黄河金三角城市在医保“一卡通”等合作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正在申报争取将黄河金三角地区纳入大中原经济区范围。

  用好“加减乘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是优化产业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渭南市先做“减法”——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和化解过剩产能;巧做“加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还做“乘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

  淘汰落后产能。该市先后对冶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对煤炭行业实施“整顿关闭、资源整合、改造提升”等举措,淘汰落后产能焦化530万吨、水泥776.2万吨、铁合金12.7万吨、电解铝2万吨、铅2.982万吨、火电52.5万千瓦、织机839台、纱2056万米。

  实施改造升级。先后重点实施了龙钢技改扩能、金钼产业链延伸、秦电上大压小等一批重大项目,又引进建成了中联重科挖掘机、拓日新能太阳能、渭南光电LED等一批重点项目,大大促进了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目前,已形成了以金钼股份为代表的钼化工材料板块,以海泰电子为代表的液晶显示材料板块,以渭化、陕化等为代表的煤化工能源板块和以渭南光电、德飞能源为代表的光电能源四大板块,重点发展以利君现代中药和量子高科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中联重科、北人印机、青锋科技为代表的土方工程机械、凹版印刷机械和纺织机械。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得科技部批准,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化培育基地加快建设,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抢得先机。

  诸多要素快速聚集 转型升级底色更亮

  渭南市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节约、集约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有效载体,通过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公租房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各大园区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建成了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为龙头的13个特色工业园区,入驻企业933户,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园区已经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

  注重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入推进“校地合作”活动,邀请166家科研单位和高校院所中有37家高校院所与59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服务和合作开发。市上先后与12家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推进“书记、市县长进院所”、“院士、专家渭南行”系列活动,开展“厅市科技会商”,科技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设立1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聘请80多名院士专家组建陕西东大门建设院士专家智库。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先后联建2个省级、7个市级专家工作站,引进2位院士和120多名专家,中联重科、渭南光电成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等给予资金扶持和各类补助。

  “把扩大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动力,将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策划储备项目,突出招大引强招好选优,深入推进“央企省企及民企进渭”等活动。先后有美国空气化工、华润、万达集团等15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海外等15家央企来渭投资。

编辑:王秋阳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