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今年1月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王新刚递交了关于“为新生儿上户口采集指纹、录入DNA数据”的提案,王新刚委员建议,从户籍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防范婴幼儿被拐,即新生儿上户口时均采集指纹,并将DNA信息录入数据库,确保一旦儿童被拐卖后无法入户,在全国联网的前提下能够及时找到被拐卖儿童。日前,省公安厅对此作出了回复。

  指纹采集:3岁以前孩子难以采集到清晰指纹

  省公安厅“回复”中介绍,2011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包括指纹信息,并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随着该法的正式实施,我国公民的指纹信息将被逐步采集,对于公安机关采集公民指纹已经有法可依。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儿童的指纹要到14周岁左右才能完全定型,达到终身不变的程度。研究也发现,小于3岁的儿童很难采集到比较清晰的指纹,通过采集指纹达到比对、认亲的目的,可操作性较低。

  DNA采集:涉及隐私权及采集费用等问题

  全国打拐DNA数据库用得怎么样?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09年4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犯罪专项行动,建立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2010年4月,承担血样检测任务的各地公安机关DNA实验室已全部联网。截至今年2月13日,利用全国公安机关打拐DNA数据库,已为3166名多年前被拐卖儿童找到了亲生父母。

  可以为新生儿采集DNA吗?该负责人介绍,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发挥的作用证明,建立全国新生儿DNA数据库,在新生儿上户时同时录入其DNA信息能够有效防止拐卖儿童案件的发生。但采集公民的DNA数据并记录在案还面临一些实际问题。

  首先,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法律依据,采集公民DNA信息目前还没有法律规定,导致DNA信息的采集始终存在着合法与否的争论。公民DNA信息采集的范围、采集的方式、保密程序等都需要立法加以规范和授权。

  其次,是海量个人DNA信息带来的隐私权问题。从我省公安刑侦部门了解的情况看,DNA信息采集后,因为亲子关系的鉴定问题,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第三,是采集费用的问题,从目前公安刑侦部门提取DNA数据的情况来看,采集并做1例DNA样品,费用基本在60-70元左右,以去年我省出生人口544922人计算,仅此一项,就需费用3300万元到3800万元。这还不包含人口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等相关费用。这笔费用由财政统一负担还是由新生儿的监护人负担,都是一个有待明确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对于采集新生儿DNA信息,在新生儿落户时登记其信息的建议,省公安厅高度重视,将从建议首先为DNA采集立法入手,推动解决采样的合法性问题,同时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力争早日实现在户口登记环节录入新生儿DNA信息。本报记者陈琳

编辑:手瓜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