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评优树模、激励鞭策后进,王科深有感触地说:“人的思想和意识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给他一句鼓励和支持的话语时,凡人也可能变成英雄;对待后进的人,你的一句鼓励,可能就会驱走他的心魔,让他变得高大起来,成为有道德的人。”
润物无声,水到渠成。多年来,王家砭村积极开展各种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新风正气。自1996年以来,坚持每年开展大规模的“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先进个人”、“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评比竞赛活动,在每年的大年初一或者正月十五,召开全体村民大会,隆重表彰先进人物,用先进事迹鼓舞人、感化人,号召村民向先进人物看齐,在全村形成了讲文明、尚道德的村风。
在今年的村民大会之前,王家砭村为王江轩编辑的家谱举办了简单而隆重的发行仪式。这本厚重的族谱,既有王江轩家族祖父辈家风家教的记载、回忆,又有与王家砭有关的史记摘录,还有王家砭的名流掌故,以及当地的儿歌、谚语、民谣和方言辑录。例如,在谚语栏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谚语:“扶人家娃一把,自己娃长一拃”,传播帮助人的理念:“牌子倒,事难搞”,“人心要实,火心要虚”教育人要诚实做人。王江轩说,这样的谚语在王家砭几乎家喻户晓。
作为王家砭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党员王江轩积极带头革新旧习俗。几年前的清明节,他们上坟时发现自己家的五个祖坟都在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地里面。他心想,这么多人一下子踏进去,再磕头烧纸对庄稼损坏很大。他当即和弟弟王权林商量,带领儿孙们在路口掬土祭祖。既庄严得体,又文明素朴。当时,扫墓的村民看了,无不称羡。此举在王家砭开了先例,在村委会的倡导、推动下,王家砭实现了丧葬文化革新。
过去,王家砭村鸡羊满村跑,垃圾随便倒,脏水随地泼。随着经济发展起来,村中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活动,起初部分群众不愿接受,村委会反复向村民讲道理、做工作,村民逐渐养成了文明卫生的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树立起来,陋习没有了生存空间。王家砭打麻将、说是非的人越来越少,抽烟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晨练、饭后散步,更多的人加入了积极的养生行列。今天,王家砭村70岁以上的老人有132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22人。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王家砭村相继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点”和“陕西省文明村”、“小康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大大小小100多项殊荣。 今年大年初一,王家砭村委会在中心广场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对参加“12·17”义务捡拾橘子善举的42位村民进行了隆重表彰。朱北晨说:“大会结束后,村中好些妇女找到我老伴刘淑侠,主动留下她们的电话号码,要求刘淑侠再有做好事的机会一定要叫上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