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德合)今年46岁的彭春凤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黑户”。这一切,是在2004年孩子要上学需要家长户口信息,她想去转户口时才发现的。因为是“黑户”,给她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公安部门的回答是:查不到户口信息,她的户口丢了。彭春凤现住在蓝田县华胥镇西元峪村,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大女儿16岁。彭春凤现在的“丈夫”叫陈三才,“我和他生活在一起,但没结婚证。”近日,彭春凤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彭春凤说,1968年自己出生在山阳县彭家院村,1989年嫁给山阳县两岭村的欧某,当时户口随迁至两岭村。1996年两人离婚,之后她来到西安打工。打工期间,她与现任“丈夫”陈三才产生感情,并先后生下三个女儿。在此期间,没户口的事并没引起彭春凤的注意。
直到2004年,6岁的大女儿该上小学了,因为需要家长信息,彭春凤到山阳县办理时才发现,在高坝派出所(管辖两岭村)和娘家所在地的中村派出所都没有自己的户籍信息,而她在娘家的村委会找到当年出嫁时户口迁出的手写单据。
彭春凤向当地派出所提出恢复身份,“派出所说我应该在蓝田上户口。”可因为没户籍来源,蓝田县公安局也拒绝了她的要求。
彭春凤说,近10年没有户口,越来越感受到黑户带来的影响,“养老金、合疗都办不了……”
“我们需要明确的户籍信息来源。”蓝田县公安局华胥派出所户籍室贺警官表示,按规定,彭春凤的条件无法上新户口。
山阳县公安局高坝派出所朱警官则表示:“我们这里的户籍管理是2002年移交公安部门,此前是乡镇村管理,我们也查不到注销信息,说明彭春凤的户口应在移交前就注销了。”山阳县公安局中村派出所刘警官也表示查不到彭春凤的信息,“这种现象我没见过,但她可以把现有的身份信息资料拿到派出所,我们请示县局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补登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