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1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抱孩子妇女数次为难

  乘客不满纷纷指责

  周围乘客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这位抱孩子的女子。一位30多岁的女性说:“抱孩子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都是生过孩子的人,人家给你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你不能强求人家给你让座。”

  而让出座位的中年阿姨也开了口,“我刚刚就看到她脸色蜡黄,病怏怏的,一看就身体不好。你抱着小孩子是很辛苦,但也不能因为这个就这么骂人啊!”

  记者身边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则小声嘀咕了一句:“看你骂人中气十足的样子,身体肯定比人家病人好!”

  等到了西安门,那位中年男子和座位上的女子准备下车,没想到抱孩子的妇女还是不依不饶,“你们俩不准走,我告诉你们,你们今天就不要想出地铁站!”

  在周围乘客的帮助下,中年男子带着那位女子顺利地下了车。

  身患糖尿病十几年

  再三解释非故意

  记者走上前问了问情况,原来中年男子姓吴,禄口人,旁边的女子姓尹,31岁,是吴先生的外甥女,患糖尿病十几年,近几年又引发了肾病,今天是准备去军区总医院看病的。“我刚才坐下的时候真没有看到她,要是看到了一定会让给她坐。” 委屈的尹小姐眼睛红红的,她告诉记者自己尽管身体不好,平时在公交车、地铁上看到老人和抱孩子的人也都会让座。“我们今天早上6点就起床了,先是坐公交车到江宁,再坐地铁1号线,到新街口再转2号线,折腾了三四个小时,我这个外甥女就有点吃不消,你看她的脸。”在吴先生的提醒下,记者注意到尹小姐的脸色灰暗蜡黄,人看起来非常憔悴。

  记者把吴先生和尹小姐送到了军区总院,在医院门口,尹小姐再次跟记者说:“我刚才真的不是故意不给她让座,是真的没有看到。”

  如今在法治社会里,地铁里的乘客间享有平等的权利,本质上,让座是一种道德协商合作,必须出于自愿和自律。新闻中那个座位到底该让给谁坐,完全取决于前一个坐在座位上乘客的个人意愿。

  让座是种美德而不是义务,更不应该打着个人道德的旗号来行使语言暴力,乘客的反应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凭什么打着道德的名义,如此暴力的方式污染我们的听觉和视觉?让不让座,真的是个芝麻点大的事儿,但是在公共场所下的语言暴力,甚至是行为暴力,无论原因是什么,无论事后多诚恳的道歉,都无法挽回恶劣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当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你再给别人让十次座位能补救的。(金陵晚报见习记者董梦颖)

编辑:王秋阳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