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沈谦
一季度受煤炭、钢材等主要工业品需求不足、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我省工业增速放缓,低于预期,但总体上仍保持着拐弯超车、平稳增长态势未变。
数字解读拐弯超车态势未变
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6.17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4269.18亿元,同比增长9.2%,比去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看,非能源产业增速高于能源产业。1—3月我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8.2%,比年初预计的10%增长目标低1.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降低0.4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增长15.7%,比年初预测16%的目标低0.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放缓5.1个百分点。
从全国排名看,我省工业增速排第11位。在全国的能源大省中,我省工业增速第一,高于内蒙古3.3个百分点,高于山西7.1个百分点,其中我省能源工业产值增长2.7%,而山西、内蒙古能源产值均为负增长。
从大宗产品产量看,我省除汽车、粗钢增速低于全国外,其他产品增长均高于全国。
正视不利因素提升产量保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说,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的传导作用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减少;我省投资减缓,对省内区域性大宗工业品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加之消费市场增长缓慢,影响我省工业增长。
在产品价格下跌的同时,我省工业企业加快生产,全省主要产品产量中除汽车、粗钢外,其他产品产量均有提升。
一季度,全省煤炭产量9310.88万吨,同比增长2.5%;原油产量905.60万吨,同比增长2.6%;原油加工量540.98万吨,增长5.3%;天然气产量110.77亿方,增长10.2%;发电量424.34亿千瓦时,增长12.8%;精甲醇88.43万吨,增长27.5%;化肥(折纯)37.67万吨,增长40.1%;十种有色金属48.12万吨,增长29.6%;钢材373.56万吨,增长2.7%;水泥1740.67万吨,增长26.1%。
主动作为重点突破系列措施稳增长
一季度,省上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并已收到初步成效。
着力实施汽车绿色物流工程,拉动汽车产业发展,加快煤炭运输销售。4月份先投入400辆陕汽新能源重卡,打通榆林“北煤南运”绿色运输通道。5月和6月份再各投入300辆,上半年达到1000辆,全年累计2000辆LNG重卡投入运营。同时,省工信厅、交通厅、发改委正在抓紧制定新能源汽车运煤车辆省内通行优惠政策细则。
强力推进直供电、直供气。在全省选择20户用电大户企业在电解铝、钢铁、水泥、电石、硅铁和单晶硅等行业加快推行企业直供电工作。在化工、建材等行业选择10户企业,以地市为主推动企业直供气试点,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推动西安市新能源汽车试点,督促落实试点方案,实现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推进西安、宝鸡、咸阳、汉中、榆林等5个市甲醇汽车试点,同时加快甲醇加注站建设,扩大甲醇产品销路。省工信厅经济运行监测协调处处长李昭利分析说,下一步必须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住中央政策微调机会,在出口方面,把握好人民币近期贬值的时机,制定鼓励出口政策,积极开拓东盟、中亚等国际市场。二是在投资和消费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启动一批既有利调结构又能促进工业稳增长的项目。在消费方面,大力培育和发展信息、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三是各市区要把工业稳增长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省上组成督导组,加大对地市和重点企业的督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