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在我们离开海埂的最后一个训练日,宫鲁鸣换上了一件样式很复古的训练外套,“宫指导,您这件外套可有些故事吧?”宫鲁鸣呵呵一笑,得意的说,“那是,这件衣服可有些年头了,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了。”我转头问一旁的李楠,“楠哥,你猜猜这是哪一年的?”李楠狡黠的笑着说:“嚯,你还考我?!这衣服是NIKE第一年进入中国的。1995年的衣服。”一件十九年前的衣服,仍旧穿在宫鲁鸣的身上,“怎么办?他们(赞助商)不给我配衣服啊,说我太矮了。”自嘲的功夫也用上了。
在海埂采访这几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宫鲁鸣的淡定、从容,不管是面对队里的现状,或是外界的声音,你看不到他情绪上的起伏。训练中,他既严格但也有慈祥的一面。在足球场踢比赛那天,中场休息时,他把队员集中到一起,但有几个队员动作慢悠悠的,他也会急吼吼的喊两嗓子,甚至面露不满,但真轮到他讲话时,言语里全是关爱,“人面前不要起大脚,要玩儿就玩儿技术,不要有任何伤人的行为。”刘晓宇在抢球的时候倒地,好一会儿没爬起来,宫指导第一个走过去询问他的情况,还摸摸他的脑袋安抚他。
我们几个记者上高原之前,有些地方报纸写了一些关于体能训练的种种不是,又通过球员分反应做出了一些有失客观的评论,宫鲁鸣说自己其实不关心这些,也没时间去关心。“就当是观点交锋好了,我有我的观点,他们有他们的观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们来这里,我们好好接待,也不是为了你们回去写我们的好话,你们就把看到的,队员感受到的东西如实的反应出来就够了。”
采访最后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过去几年国家队的曾出现的封口令。忍不住问了宫鲁鸣一句:那今年还会有封口令吗?“封口令?我从来不封口,你们想采访就采访好了。”一句话让记者们心里的大石头都落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