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3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丝路万里贯欧亚,千般风景总相殊。

  重走之旅行至欧洲部分,犹如万里之行,终于“船到码头车到站”了。此前两日,文章述及采访团行踪所至,在中亚数国及欧亚之接合部,本篇,且谈谈丝路之“纯欧陆”部分风物、人情、文化以及与东方相交之种种。一条丝路,不仅见证了东方人西行的脚步,也刻下了西方人向东方张望的目光、靠近的步伐……

  古风雅韵今犹在雅典卫城“藏丝绸”

  希腊过关手续极简,唯行车欧盟,须另办车险,希腊工作人员附耳相告,若在此办,所费不菲,若返土耳其海关去办,则将“大大地省钱”。采访团依计而行,果然省下好大一笔。希腊人之“实诚、热心”,让人顿生好感。

  过奥林匹斯山,正是落日衔山之际,此希腊神话中之众神居所,恢恢然似直接云天,遥想宙斯、波塞冬、阿芙洛狄忒(以上三人均为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宙斯是第三代众神之王,波塞冬是海皇,阿芙洛狄忒即维纳斯,司爱与美的女神。)诸神于此山海间之杀伐攻战、饮酒作乐、打闹征逐,不禁让人心生无数想象。遇数批卡车司机罢工,百余辆大卡车,阻滞于途,绵延如长龙,此神话国度,亦是烟火人间也。

  若评丝路诸国最悠闲之区,当数希腊。抵希首站,是卡兰巴卡(希腊中部小镇),夜风轻拂,老人街头闲坐,悠闲舒适,无可比拟。次日参观梅黛奥拉修道院(梅黛奥拉在希腊语中是“悬在空中”的意思,梅黛奥拉修道院就坐落在高耸的岩石山顶上),即“空中修道院”,遥想当年去修道院,皆以吊篮载人上下,而索道开凿于悬崖绝壁间,其险仅想象就让人生紧张之感。

  其实,初抵雅典,与预料之古典况味完全“不搭”,处处喇叭起伏、摩托飞快、市声啧杂。直至次日寻访,方知此城之现代面目下,古风雅韵今犹在。

  希腊之丝路“老景致”,最“残破”亦最“扎势”者,当数雅典卫城(始建于公元前580年,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一入卫城,大为震撼。十方游人早将地面磨至光滑,涉之如行冰面。此“高处城邦”,已三千余岁矣,系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之圣地。中国丝绸在古希腊留下的印记,也可在卫城寻得一斑,巴特农神殿(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神殿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内的命运女神像,就穿着透明长袍,衣褶雅丽,质料柔软,为丝织衣料,而此衣料当时唯中国能制造。

  唯一令人五味杂陈者,是巴特农神殿内,切割机轰然作响,问之,为修复粉刷作业,知其高科技,在最大限度上对文物破坏最小,然,原样陈列,岂非更佳?保持文物遗存之“旧”,与修后之“新”,孰优孰劣?是非如何,留待后人裁之吧。

  雅典之奥林匹克博物馆,大可观,古体育场更令人兴慨,沧桑之意,扑面而来,于此古运动场中漫步片刻,但见苔痕斑斑,芳草萋萋。愿长久葆此情状,毋使毁弃或“开发”也。

  丝路古迹集中处 亦古亦“潮”是罗马

  采访团抵安科纳港后,正式车行意大利,意国与丝路“年纪”相差无几者,为庞贝古城,张骞“凿空西域”后二百年左右,公元79年,此城即为火山灰所埋,发掘至今,已逾260年,硬是于10余米厚之火山灰烬中,一帚一帚轻抚慢扫出一座城池,且仍在发掘中,与如今之人办许多事皆“急如星火”殊不相类。观此遗迹,觉兴衰成败,真如一瞬。

  丝路沿途,星灿云烂,在意国,以佛罗伦萨为最,此为欧洲文艺复兴之发源地,大师辈出,思之仰止。百花圣母大教堂及其中之乔托钟楼,高峻壮伟,不可方物。有街头幽默表演者,众人驻足,笑观不止,令人恍置身数百年前之街头。大卫雕像矗于夜幕,红男绿女于脚下来往不绝。近代有文人曾译此地为“翡冷翠”,何其雅致。

  两千余年前,当恺撒身着紫色丝袍现身于罗马剧场时,整个罗马都为之震撼。色彩夺目的丝绸顿时成为罗马人眼里之奢侈品,争相购买……追捧带来巨利,于是,一群勇敢的罗马商人,开始以锲而不舍之探索精神,向东方寻找梦想中的丝绸国,并最终来到盛产丝绸的神秘东方国度。

  身为“终点之城”,现今罗马颇见古老与新潮之并行不悖。谓其新潮,已散见于各类顶尖时尚品牌,此不赘述。若论丝路古迹最集中、最原生态处,必有罗马。其街巷,尽为碎石所铺,欧域甚多此类原生态街区,罗马尤甚,是以至美。

  丝路西端终点上 自古即有“东进人”

  意大利为丝路西行之终点,换一角度,亦正是东进之起点。无数西人沿之来往,满怀希冀,向东方、向中国,一路探寻,著名者如1582年来华之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马切拉塔市为利玛窦生身地,采访团曾专门前往,参访利玛窦故居及博物馆,得见大量有关中意交流之艺术品,殊为难得。四百余年来,利玛窦一直被意大利人视为骄傲,当年,携带油画、自鸣钟与“西琴”等“洋玩意儿”,以及天文、数学、地理等,万里奔赴大明,以欧洲使节之身,被迎入皇宫,进入明廷,得到万历帝之青睐,朝野之间,声名鹊起,且经久不衰。他尊崇中国文化,通晓中文,熟读五经,他平生所信奉之“和而不同”,深得中国古老智慧之三昧。因善以学术沟通中西,他被明末士人视为西方儒士。

  其实,比这位“儒士”出发更早者,是一位大旅行家,即声名更盛、壮行天下之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之前,中国对西方之认识,主要以贸易为链条,几无其他交流,而西方对中国,更是多靠想象,甚至道听途说。而马可·波罗之造访,带回一手鲜活资料,他游历中国17年,后口述并由其狱友整理之《马可·波罗行记》,极述此东方帝国之繁华昌盛,且不无溢美之词,使西人大开眼界。经马可·波罗“望东方”之后,中西方之直接交流,渐渐开始,“马氏”之功,不可谓不大。

  到中世纪之欧洲,马可·波罗中国之行及其游记,被视为神话。一些航海、旅行家,读此书而想见其中所述,纷纷上路,寻访中国。不管是因好奇还是求知欲,是“捞世界”或怀其他目的,他们皆走向了中国,沿着丝路。国人也以相应姿态,应对着他们,接纳了他们。

  东风西风互吹拂 有待后人再谱写

  丝路于文化层面上,对西方之最大意义,是吾邦古代之诸多璀璨文化和科技,皆沿丝路徐徐西进,粗数即包括天文、医学、音乐、建筑等等领域之知识,其中最重要、最著名者,则为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之造纸、印刷和火药三项。诸伟大发明传进后,西人又迅速加以改进,终逐渐超越了“中国老师”。观十五世纪后之历史,西方文化传播和军事征服,很大程度上皆凭借东来之技术。由此可说,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历史,而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的传播,则是其得以发挥世界性影响的前提。

  丝路之千年盛衰,多少说明,同居此苍茫天地之间,不要那“东风压倒西风”或“西风压倒东风”,东风西风之相向吹拂,互有所思,互有所得,无疑更好。

  通中西而贯古今之万里丝路,已然留下了无数遗迹与传说,有待后人钩沉与继续谱写、继续行走,以开拓之、光大之。本报记者王锋

  看丝路报道答题赢奖品

  自5月13日开始,本报推出了“新丝路新梦想”大型系列报道,到今天已推出13期,第一部分“丝路传奇”今天也画上句号。

  看过13期报道后,你的丝路基础知识“过关”了吗?本报明天将推出“看丝路报道,答题赢奖品”活动,邀请你答三十道选择题,答案都在报道中。

  答题方式有三种,你可在报道“答题区”里直接填写答案,然后剪下邮寄到本报,或送到华商报社“读者接待室”;也可关注“华商报”官方微信(微信号:hsb88880000),将答案发给“华商报”官方微信平台;又或者可将答案私信给“华商报”新浪官方微博。

  收到读者的“答卷”后,我们将从每一种方式里,选出得80分以上者,再分别抽取10名幸运读者(总计30名)。中奖者每人将获赠价值300元海信智能电视盒一个。获奖名单6月4日将在“新丝路新梦想”版

编辑:秦一乔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