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水稻插秧好火候,种瓜点豆种地蛋。”谷雨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纵观古城西安的四月天,我们似乎一直在绵绵春雨中度过,山林、大地、植被、农作物在春雨的滋润下无不生机勃勃,但持续的降雨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诸多隐患,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的秦岭山区,由于雨水长时间的冲刷,容易造成输电线路杆基基础松动、塌陷等现象。
4月16日,笔者跟随国网西安供电户县公司涝峪供电所李顺利、贺建军两位已在山区工作二十余年的老师傅前往麻盆台区进行巡线。麻盆地处秦岭山区,0.4千伏供电线路2000米,主要承担分布在半山腰49户用电客户的日常用电工作,杆基、线路依山而立,月用电量不足2000千瓦时。仔细观察他们的行头,除了日常巡线必备的记录本、砍刀、工具包等常备物件,蛇药、藿香正气水等防护用品一应齐全,身上的工作服换成了雨衣、雨裤,脚下的绝缘鞋换成了雨靴。“巡一次线这些东西都必须带吗?”看着两位师傅,我们惊奇地问道。“一样都少不了,山上巡线可不比平原地区,要是碰上蛇、蜂或者野兽,这些防护用品可就至关重要了。”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该所负责人再次明确山区巡线注意事项,8点整,我们准时出发了。
从涝峪供电所出发,不到10分钟车程,我们就来到了麻盆台区。“线路全部在半山腰,这有条路,我们就从这上吧,你们紧跟着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李顺利师傅关切地说道。我们就像新兵蛋子,对什么都无比好奇,看到眼前的“路”全傻眼了,“这是‘路’吗?我们必须从这儿上吗?有没有其他的路,哪怕多绕点、多费点时间都行。”看到眼前的一幕,我们一连串的疑问。“这俩闺女,这就怕了?”“才没有呢,不过,李师傅,巡线就没有大路可走吗,我们干嘛非要攀着树,顺着这么陡峭的坡往上爬呢?”“有大路,不然住在半山腰的山民怎么上山下山,但是我们的线路不可能也走‘大路’呀,那线路得多绕多少路,本来山区的供电半径就大,末端电压已经很低了,如果让线路走‘大路’,那送到村民家的‘电’还能称之为电吗?所以我们的线路都是根据住户居住地点规划好后,依山而建。”李师傅、贺师傅笑着解释道。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树木旁支越发茂盛,没几天就你抻着我,我拉着你了,个儿也拔节增长,为了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沿途两位师傅再次对线路廊道进行了清理。在两位师傅的帮助下,我们穿过荆棘丛生的密林,终于来到麻盆台区第一基杆下。两位师傅一人走到杆基跟前认真巡视,一人拿着巡线记录本详细记录着。四周的泥土在雨水的冲刷下已经松软,两个人分工明确,重点观察基础本体是否牢固、杆基有无倾斜、护坡等情况,杆基上有无鸟类搭窝、异物搭挂,线路绝缘件是否出现裂缝、掉块或断碎现象,拉线是否松动、锈蚀等,一边看一边在记录本上做上标记。“挺好,没啥问题。”两个人最后凑在一起,又简单交流了两句,又步履维艰地朝着下一基杆走去……
“这种天气巡线次数多么?”向山上爬的过程中,我继续问道。“正常事儿,尤其像这种持断持续的阴雨天,算不上啥。”贺建军笑着说。原来涝峪山区所用线路多为16mm2、35mm2裸铝线,运行已十几年有余,连续的阴雨天气,空气质量及湿度得到明显改善,却使线路老化速度、锈蚀等现象进一步加剧,这就需要巡视人员仔细巡视,认真记录,并利用停电检修时间及时进行更换、消缺,保证供电线路安全。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攀爬,我们来到了第二基杆所在位置,再看看自己的鞋上、裤子上,到处沾满了泥土,我们两个80后女孩对望了一眼,苦笑着……就这样,每到一基杆前,李顺利和贺建军两位师傅都要重复做一样的事。
山里的夜晚来得特别的早,18基杆全部巡视完还不到五点,天已经麻麻黑了,加上雨天湿度大,半山腰早早起了一层薄雾,置身其中像毗邻仙境,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从正路返回,虽然绕了很多路,可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像现在这样多走几公里路。“李师傅、贺师傅,你们每月都要这么巡视一遍吗?按今天的进程算,你们这一个月什么都不干,都不可能把这些线路巡视完。”回去的路上心里这么打量着问道。“哈哈哈,我们长年累月在山上工作,早已习惯了上山下坡,今天的工作量顶多也就半天可以完成,今天是怕你们受不了,所以缓了些。”羞得我俩赶忙低下头,不再言语了。
据悉,涝峪山区共有0.4千伏供电线路60余公里,其中沿河道线路占到线路总长的30%,近70%的线路横跨在不同的小山头。担负着8个行政村、33台变压器、756户用电客户的日常供电任务。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由涝峪供电所6名农电员工负责,其中三名老同志已年过五旬,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一丝埋怨,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山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默默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