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广场遥望神圣的宝塔山,在杨家岭窑洞前听小小讲解员讲述周恩来在这里居住时的革命故事;在枣园古柳下,听老人们细说枣园村从土窑洞到楼房的幸福变迁……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在这方热土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次第发生。

  1800万人次追寻延安红色足迹

  延河东岸距离城区仅1公里的王家坪,由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张锦秋设计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庄严大气、巍然耸立。这里,是人们寻访延安红色记忆的首站。在纪念馆前广场上,有一座高5米、重约3吨,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正在极目远方的毛泽东铜像。而与他遥相呼应的宝塔山上,始建于唐代的巍巍宝塔屹立入云霄。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上,不断有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赶来的游客,他们近距离感受延安精神,纷纷在这里合影留念。站在铜像下,很多党员高举起党旗,右手握拳,庄严地进行宣誓。

  走进纪念馆,六个展室的文图、造景和文物展示,伴随着讲解员的生动述说,将人们瞬间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里,260余件历史文物、 670余幅历史照片,展示的正是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期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工作人员说,建馆40多年来,已经累计接待中外观众1800多万人次。

  这里是所有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在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与日寇展开惨烈的肉搏战;在延安窑洞外,美国记者斯诺为毛主席拍下经典的历史照片;在延安整风运动、精兵简政及开展大生产运动,人们热情高涨的投身其中、不辍学习……

  延安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革命纪念地445处。在这些地方,保留着一大批珍贵的历史照片。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等处,面对这些珍贵的照片,参观的游客良久驻足,仔细阅读展板上的生动故事,了解延安精神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思考着它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延安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现阶段发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就是要从为群众办实事做起,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远不脱离群众,永远与人民在一起。”刚刚走下井冈山,沿着红色革命路线一路前来的葛先生感慨地说,延安是所有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人们怀念这片热土,在建党91年,喜迎十八大的这个节点上,回到延安,参观、瞻仰革命历史遗迹,“在思想上有一种回归感,能帮助人们获得新的动力和能量。”

  中共七大在杨家岭胜利召开

  杨家岭革命旧址,从1938年至1940年、1942年至1943年,曾是中共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地方。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同时,顺利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木质长椅散发着古朴气息,刻在礼堂主席台上的24颗宝石分外醒目……8月中旬的阳光仍然透着火热。采访团的记者们踏着青色石阶,走进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在这里,迟来了8年的中共七大终于在全国121万党员的热切关注下胜利召开。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早在1937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通过了召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但由于长期紧张的战争环境,一直没有召开。”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七大”历时近两个月,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而中国共产党,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

  看着大厅里一排排整齐排放的长椅,700余名参会代表热烈讨论革命走向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这24颗宝石,代表着党的24名党员,也代表着从1921年至1945年的24年,是胜利的24年。”随着讲解员介绍,记者注意到在礼堂主席台对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简单而庄重,“这四个字是毛主席专为中共七大召开而题。”

  延安精神推动枣园村面貌巨变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从窗小门小的土窑洞,到如今两层的独立窑洞体,窑洞的六代变迁,就是我们枣园村生活幸福变迁的最好说明。”在枣园旧址,枣园村支书陈巍用村民们住所的不断变化,向采访团描述了枣园村从解放后至今的幸福变迁史。

  陈巍1993年担任枣园村解放后迄今的第四代村支书。凭借清晰的记忆和多年任职经历,以及老人们的多次讲述,他说起这些来如数家珍。

  陈巍感慨地说,随着住宿条件的越来越好,村民们享受现代化大都市的实惠也越来越多。

编辑:张爽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