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0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全国12省区遭遇严重干旱 部分地区已断水3个月

  ——干旱的地,找水的人!

  高建党 河南汝阳县莲镇庙岭村村党支部书记:

  今年是自来水基本断流。

  解说:

  本是汛期,河南却遭遇五十三年来最少降水。

  郝双柱 河北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郝营村村民:这可以说绝收了,现在你看就这几个粒。

  王秀成 新疆伊犁州种马场农户: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旱情,从来没有见过。

  解说:

  河北、新疆、陕西、内蒙古、山西,全国已有十二个省区需要应对干旱。

  束庆鹏 国家防办督察专员:有160万人,特别是山区的群众,饮水比较困难。

  解说:

  抓阄排号、肩挑车拉、打井挖水,我们又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记者:

  村里的老人都出来浇水了?

  马玉惜 安徽观堂镇张庄村村民:

  村里老人都出来。

  解说:

  干旱之下,人畜饮水怎么保障?《新闻1+1》今日关注:干旱下的“水危机”!

  董倩 主持人:

  好,欢迎您收看今天晚上的《新闻1+1》。

  北方一些省份正在经历着持续的旱灾,尤其是河南省,媒体报道说,它超过了几十年来没有见过的这种干旱的水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聚焦,被干旱笼罩下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状况。

  解说:

  “入夏以来,我国部分省区发生严重干旱。

  湖北省伏旱呈现蔓延趋势。

  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也遭遇了干旱,给牧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

  河南的一些地方,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旱情。

  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等十二个省区,160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这局农民格外信服的农事谚语,体现了当前,正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阶段,然而,入夏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出现的严重旱情,不但让农作物危在旦夕,更让旱灾下的人们生活艰辛。

  郝双柱 襄阳市双沟镇村民:

  现在你看上边就几颗粒。要是往年这都长满了,现在就几个粒。

  马玉惜 亳州市观堂镇张庄村74岁老人:

  家里没有人,孩子都在外打工,我也找不到人。没有人给你浇水,现在旱得很。

  高建党 汝阳县莲镇庙岭村村党支部书记:

  今年是自来水基本断流,一滴都不会流,就是断流。

  解说:

  十二个省区,7200多万亩受旱面积,虽然今年眼下的受灾数据,并没有高于往年的旱情平均值,但是旱情分布的集中性,还是让一些地域的水灾情况很严重。在中国第二大产粮大省,河南省,从六月份开始的平均降水量,已经是五十三年来的最低值。

  王珍 平顶山市红石崖村民:

  我们到处找水,没有固定地方。谁要是知道哪有泉眼水了,谁就到那找着挖,就挖那小坑。

  解说:

  在河南旱情最严重的平顶山市,一些农村地区,已经断水长达三个月的时间。不但让庄稼基本绝收,人畜饮水也面临着困难。据河南水利部门的统计数字,河南省共有24.5万人,8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吃水困难,而这样的情况还将持续。

  (电话采访)

  杨汴通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新闻发言人:

  (河南)省里边财政已经下达了,一亿五千万资金用于抗旱应急工程,取水、送水。据目前气象预报,最近一周,河南仍然没有大的降雨过程。这样的话,我们省旱情将会持续发展,甚至会扩大。就是我们的受旱面积,包括我们吃水困难人数,都会有加大趋势。

  解说:

  而在陕西省,全省有五十九个县市区的最高气温,创下了十年来最高值,导致旱情加重。其中,三原县唯一的水源地,冯村水库,已经干涸见底,浑浊不堪的雨水,成为了村民的生活用水。

  记者:

  这水是黄的咋吃呢?

  胡秀莲 三原县嵯峨镇唐陵村村民:

  这刚抽上来更浑,前抽的到今天还清一点。

  记者:

  等于说把这个水沉淀下才能吃?

  胡秀莲:

  嗯。

  解说:

  截至目前,陕西省已有近15万人临时饮水困难,而省财政厅将下拨3600万元抗旱救灾资金,用于应急水源等工程建设。但眼下的旱情,似乎依然需要等天气的转变。

  黄喜峰 陕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抗旱科科长:

  7月份开始到现在,目前旱情还在持续。据我们最新信息,在八月中旬之前,陕西大部分地区,依然维持高温少雨的天气,伏旱还将进一步发展。

  解说:

  未来一段时间,抗旱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农业部、国家防总,都各派出抗旱工作组到重旱区,指导救灾工作。而国家防总,在前期安排一亿元抗旱经费的基础上,财政部将再安排一批特大抗旱经费,支持河南、陕西、山西等旱区,开展抗旱工作。

  主持人:

  今年的旱情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它有多严重,那么最新的消息,国家气侯中心,截止到今天,那么旱区主要还是集中在河南、河北,还有山西、陕西、湖北,包括内蒙、新疆这样十二个省区。

  那今年的旱情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列出了几个。从自然方面看,主汛期降雨少,高温天气多,库塘蓄水不足,抗旱水源严重短缺。

  那么我们再看一下,今年干旱的具体情况又是怎么样,截止到7月30日的统计,我们看十二个省区,作物受旱面积,是超过了7200万亩。但是我们看一下往年的同期平均值,是超过了一亿亩,也就是说,今年的受旱面积,并不比往年平均值更大,而是稍小。我们再来看,因旱饮水困难的人数是160万人,而这个数字往年平均值是675万,因旱饮水困难受到的牲畜的影响,是207万,而往年是541万。那么看完这些数字的对比,我们可以说像干旱、少雨,像这种因素往年都是经常遇到,甚至说可以说是年年都有。而且今年的数字,我们看不管是受旱的面积,还是受旱的人群、牲畜,都并不比往年更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这么多地方,还是会受到干旱的巨大的影响,接下去我们就连线一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的王浩所长。

  王所长,首先我们先从自然原因去分析,为什么今年,在集中在这些,比如说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这些地方会大旱,旱到这种程度?

  王浩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

  因为从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分析,中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这一带,是中国第一大传统旱区,发生干旱的程度比较高,范围比较广,频次比较高。

  这个第二大旱区就是西南五省,今年情况好一些。这次大旱,主要是在这个传统旱区。那么这次由于汛期来雨少,地域又特别的集中连片,所以显得这个旱情比较严重。除了天气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水利工程的原因。水利工程现在还有点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大力加强。像一般的中小水库是抵御不了这样程度干旱的,普遍的全干了,所以还需要兴建一些大中型的水库。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人口迁移,从西部向东部迁移,从北方向南方迁移,从山区向平原迁移,从周边向中心城市迁移,结果造成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今年的传统旱区,这些地方人特别多,而水不能随着人走,所以这样子就显得,这些人口的聚集,在平原区就显得对水资源的压力特别大。

  主持人:

  那就是说,王院士给我们分析,干旱并不仅仅是一个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比如说历史的,还有社会演变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因素累加起来造成了今年的干旱。那接下去,我们继续关注,当干旱发生了以后,各地方的人们,又是如何去应对的。

  解说:

  “旱”字当头,“水”在哪里?西北、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区,旱情之下,水,再度成为头号难题。在河南省卢氏县大原村,持续的干旱,已让这个小村落的600多口人,以及130多头牲畜出现了饮水困难。村里五十二个蓄水池早已干涸,不得已,村民们只能到十几里以外的地方去拉水。

  任双敏 河南省卢氏县大原村村民:

  到那里两家接了两桶水,拉着两桶水能吃个两天左右。

  解说:

  在河南,无水可用的并不仅是一个小的大原村,在经济重镇平顶山市,由于持续干旱少雨,全市居民唯一的饮用水源地,白龟山水库,也一度跌破了死水位线。

  连涛 河南台记者:

  我现在是在白龟山水库的北岸,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大片的沙滩和草滩,在过去这些沙滩和草滩其实是淹没在湖水下面的,由于长期的干旱,湖水已经向湖中心退去了有大概三、四十米的位置。

  解说:

  为防止平顶山市发生水荒,相关部门不得不向上游水库调水2062万方紧急补水。

  苏嵌森 河南省白龟山水库管理局局长:

  省水利厅已经批复我们白龟山水库,动用30公分死库容,可以供用686万方水,可以保证半个月的供水。

  解说:

  而在陕西商南,当地正经历的八十八年不遇的重大旱情,该县六万居民,面临着水源几近枯竭的巨大困境。为此,县税务局决定,从二十公里外的丹江(音)运水补给城区水用。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三十余辆卡车,组成了一支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的运水大军。

  记者:

  拉水每天能走多少趟?

  拉水车司机:

  拉水白天五趟,晚上五趟。一天一夜24小时就是十趟。

  记者:

  不停是吧?

  拉水车司机:

  没有停过。

  解说:

  而在另一个旱情重灾区安徽省,当地的亳州市40度以上高温不断,旱情发展不断加剧,亟待一场降雨到来。

  董凌 亳州市气象台台长:

  截止到7月28号,全市普遍达到一个重旱,部分地区达到一个特旱的气象干旱标准,亳州建(气象)站,从1953年开始到现在,降水是同期最少的一年。

  解说:

  终于在7月30日午后,亳州市盼到了一场忽来的及时雨,而这样的大气环境,恰好符合人工增雨的条件,于是,亳州气象局紧急出动八个作业队进行人工增雨。

 [1] [2] 下一页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