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家轴也见到了曾任临潼县副县长的苏仕萍老人。她说,“这么多年了,周维教员的问题还没有落实吗,你们家属还不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唉,你今天来,我很高兴啊。”她当年被怀疑为特务,捆绑了吊在屋梁上,始终没有胡乱招供。

  三班学生丁成章回忆,全校都在动员大家坦白问题,“有的组长由于同学没什么交代的,把同学叫爷,逼着人家承认是特务。”

  2014年7月,李盾从淘宝网上买到一本旧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的《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再结合家人对众多老人的走访追忆,大致勾勒出“抢救运动”中五爷家载被批斗的场景。

  这本校史第60页“第二节‘抢救运动’”中记述,“同学们你斗我,我斗你,互相猜疑,结果90%以上成了‘反革命’”,而“达到高潮是教员周维同志的死亡”。

  “在全校举行‘坦白交代’大会上,有同学交代填写过一张表,是班主任周维发的。有人揪住周的领口拉上台要他坦白,还说,大家看!这是个什么鬼!周维一时想不起是什么表,在台上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有人喊了一声,不交代就打!全场骚动,围着周维乱打起来。”

  苏仕萍回忆,“打了一阵,周维说,‘我不行了,我气短,难过得很,让我坐一下’,就坐到了教室地上。”

  周维原本有肺结核,还有的说是心脏病,被打当晚吐了血,第二天送医院,几天后就死了。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周维之死很快引起重视,在弄清逼供信真相后,二师“历时三个月的抢救闹剧因此停止”。

  早在1940年,该校一次师生民主生活大会,就出现过“指责别人多而检查自己少”的现象。时任中共关中地委书记兼二师校长的习仲勋就此告诫说,“这样的民主大会以后要特别慎重。学生面对面批评教师,这不见得妥当。”“抢救运动”时,习仲勋已调任西北局党校校长。张维岳回忆,学校后来给周维开了追悼会,送了花圈,还写了挽联,上联是“革命未成身先死”,下联“□□□□志犹存”。时隔多年,记不清了。

  老人们都记得周维被安葬在一个叫黑牛窝的地方。苏仕萍回忆,那是冬天,下了雪,女生们给老师缝了新衬衣、新棉衣。她看见遗体穿着一件淡黄色的毛衣。有人说,这是他从四川带来的,让他穿上吧。埋葬按当地风俗,先挖了洞,才把棺木推进去,“墓地风水好,芦苇根长得把棺木包起来”。

  当年的学生王世俊老人回忆,“我们学生都去送了葬,当时大家都很奇怪,头天还在抓特务,怎么没几天就开追悼会了。”他记得,二师时任党总支书记涂洛克讲了话,说周维是好同志,是革命的。

  涂洛克在一份证明材料中,称周维是在康生“抢救失足者”极端错误的指导下,用逼供信的错误办法,是一场残酷斗争”。涂洛克说,“作为党总支书记是有责任的”。他在追悼会上宣布,周维同志不是国民党特务,是一个好党员、好教师。

  只是当时“批斗没什么个人材料,平反也没做书面结论”。至于周维的党籍及介绍人,已经无人知道。李家希望组织能给个明确的历史结论,却一时不知该找哪里。许多老人说,此事应由组织派人调查落实,才可能有结论。“个人出来走访有什么用呢。”

  李盾父亲李君彦,是当年西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植物保护系副教授,通过该校党委,发函寻求帮助。中共咸阳市委组织部1987年10月发出“咸组干函第05号”公函,致函新津县委组织部。1988年1月,新津县党史办回函称,“我们研究认为,李家载是新津的进步青年、好党员,他的去世是不幸的。由于他的党组织关系不曾在新津,不属我县党史征集范围。”

  李家后人寻亲的步伐仍在持续。尽管四爷、六爷,李盾的父亲,以及当年接受李家寻访的老人们,都已先后谢世。

  2014年7月下旬,李盾驱车数百公里,走访了泾阳安吴堡,以及旬邑的陕北公学分校旧址看花宫、马家堡革命旧址、马栏革命旧址和二师旧址黑牛窝。这是李家人第一次到访五爷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李盾在看花宫陕北公学分校旧址纪念馆,看到了当年在此就读的田家英、卓琳的照片,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学校等多个纪念馆的展板上都发现了“周维”的名字,“校长:习仲勋;副校长:刘端棻;教务干事:周维”。他激动地喊:“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7月29日,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晓军向李盾表示,将征集调查周维同志的史料,适时刊登在《旬邑党史通讯》上,“给逝者一个公正的说法”。李盾保存着五爷20岁时的一张照片:地主袍哥的儿子李家载、后来的革命者周维,仍是高中时代略带稚气的样子:留着那个时代的短发,穿一件深色带领子的短袖衫,眉清目秀,直视远方。那是全面抗战爆发的第二年,或许就是拍下这张相片后不久,他就和全国数万知识青年一样,为抗日救国奔赴陕北,“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这首《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唱的就是当年的情形。

  深夜无眠,李盾继续研读着新近淘得的资料,他在字里行间发现了一句话——当年,五爷确实给学生们发过一张表,他死后,有人回忆起来,“那实际上是一张困难学生补助表”。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