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送冯芳娥的镜子上印有『交头鸳鸯并蒂花』的字样 华商报记者 袁琛 摄
年逾六旬的张雷雷怎么也想不到,一晃22年都过去了。这22年来,要不是妻子冯芳娥起早贪黑地忙碌和坚持,一直瘫痪在床的他也撑不下来,两个儿子也拉扯不大,更不要提家里盖房子的事……
“要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家,她一坚持就是22年,我咋能不感激呢?”昨日,坐在轮椅上的张雷雷提到妻子对自己好后,使劲儿抹了下眼泪。
“不盖房就没有住的地方,有一块钱办一块钱的事”
昨日中午,华商报记者找到了位于临潼区零口街办西洼村的张雷雷家,他家的房子是崭新的平房,妻子冯芳娥正在平整家门口的空地。
“这是前年才盖起来的,不盖就没住的地方,我打工挣点钱,大儿子一有空就带着他的工友朋友过来给帮忙盖,中间没钱的时候只好停下来,有一块钱办一块钱的事,断断续续花了一年多才盖起来的。”冯芳娥说,之前的房子躺到床上都能看到天,前年一场大雨房子塌了,只能咬牙盖新房。
冯芳娥说话时,丈夫张雷雷坐在身后的轮椅上默默看着。22年前,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1992年,我在西安城南一家工地打工时把腰伤了。”张雷雷说,那场意外后,他腰椎以下全无知觉,大小便不能自理,靠双手让两条腿勉强挪动,“去年街办照顾我,只花了280元钱买了这个轮椅,我也能出门了。”
“捉蝎子养牛养羊,我啥活儿都干过”
“这22年来,要不是她管我,忙地里活,没黑没明地给人打零工挣点钱,家早没了,我一点忙都帮不上。”张雷雷说,“平时她出门干活或打工时,就是这个叫‘黄黄’的狗陪着我。”
“当年给他看病借了五万多元,到现在还有一万多没还,我挣一点还一点,熬不下去再借一点。俩娃当时又小,这些年我都不知道咋过来的。现在娃大了,好多了。”说这些话时,冯芳娥低头一直在摸“黄黄”的毛。
冯芳娥说,丈夫刚受伤时,她一个人既要照顾大人又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地里还有农活要干,还要挣钱给丈夫看病,只能养牛养羊补贴些家用。“后来知道蝎子能卖钱,我就晚上去沟里捉蝎子,现在身体不太好,抓不了了。我基本上啥活儿都干过,搬砖、和水泥、糊纸盒……啥能挣钱干啥。”冯芳娥说。
靠着冯芳娥起早贪黑的坚持,两个儿子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几年前给别人当了上门女婿,小儿子大专毕业后现在在西安打工,“小儿子也该娶媳妇了,处了几个女娃人家都要买房呢,我们咋能买得起。”冯芳娥对小儿子说,“别让我们拖累了你,你不用管我们,碰到好女娃上门也行。”
“最难的日子都过去了,现在再难都比过去要好过些”
平时,冯芳娥出门打工时,家里那只叫“黄黄”的狗陪着张雷雷,实在有搞不定的事,他就大声呼叫,好心的邻居会上门来搭把手,但张雷雷会尽量避免麻烦旁人。
说到冯芳娥的事,隔壁邻居也都唏嘘不已。“她太难了,常年没黑没明地打工,地里的活又重还是她一个人做,还要把娃拉扯大,太不容易了,你没见过原来她家的房子,漏得就不成样子,能有现在这个样子,这个女人付出的太多了。”村民张大妈提到冯芳娥连声称赞,又不住地摇头。
新房盖起来了,但冯芳娥的家里还是一贫如洗,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唯一一台洗衣机是大儿子给她买来的,只用过一两次,“也不太会用,平时我都是手洗了,再说也费电。”冯芳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柜子上有一个都不太能看出人影的镜子,上面印了一行字“交头鸳鸯并蒂花”,张雷雷说,这是他受伤前一次赶集时捡回来的。
从院子里种的茄子、西红柿、辣椒、葱等各类蔬菜也能看出女主人是个热爱生活的人,“这就不用买菜了,也能省些钱。”冯芳娥说,如今,她也累得一身病,心脏也有些问题,但她还是很乐观,“现在挣的钱大多数都给我俩买药了,还得挣钱给人家还,不过,最难的日子都过去了,现在再难都比过去要好过些。”
华商报记者 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