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6:40,一声火车风笛的长鸣声划破宁静的清晨,5619次列车从成都站准点驶出,开始了全程396公里的旅行;正点运行10小时55分、停靠42个车站以后,5619次抵达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的普雄车站。
本月28日,当开往巴中的K9392次列车变更为空调列车以后,5619次成为从成都出发的旅客列车当中,仅剩的一趟没有空调的绿皮列车,也是唯一一趟要停靠沿途每一个小站的旅客列车。
别致的“土豆一号”
记者所乘坐的8号车厢,从成都站开车时仅有记者一名乘客。列车长高翔告诉记者,因为开车时间早,从成都站上车的旅客不会太多。从第一个停靠站双流开始,车厢会逐渐被旅客坐满,当然还有他们各式各样的行李。
5619次所穿行的成昆铁路,平均每8公里-10公里就有一座车站,从运行时刻来看,大约每16分钟就会停车一次。“因为停站密,沿途很多居民都把我们这趟车当成他们的公交车。”列车员郭英告诉记者,因为时常运载着凉山州农产品土豆回到成都,5619次列车也有了一个别致的称号“土豆一号”列车。事实上,5619次驶出成都平原以后,沿着大渡河峡谷一路深入大凉山腹地,沿线公路交通条件相对落后,这也从客观上导致5619次列车成为沿线居民出行的首选,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每逢赶集日,全列11节车厢的5619次会被塞的满满当当。“早上的列车上你可以看到旅客带着自家的农产品上车,到附近有站的集市去卖。下午回来的列车你可以看到同一名旅客带着自己从集市上购买的商品坐着火车回家。”高翔告诉记者,无论是化肥还是电视机,甚至是家具,只要在不影响乘客安全和行车安全的情况下,基本都会同意乘客带上列车。“他住的地方有可能不通公路,如果我们的火车再不让上,那真的只有背回家了。”
绝大多数乘客是乘坐这趟列车外出办事或回家的。在双流站上车的李先生坐到太和站下车,对于即将开通的成绵乐城际铁路,李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如果开了动车,这趟绿皮车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开,坐这个车我可以直接到家门口。”
记者手记
“绿色”的记忆
本月28日,当开往巴中的列车更换为空调列车以后,5619次成为成都最后的绿皮列车。伴随着老迈的5619次发挥着最后余热的,是一个班组19名乘务员的坚守。
在铁路还没有快速发展的年代里,绿皮车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悲欢离合。随着中国铁路的不断发展,乘车环境差、速度慢的绿皮列车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一同消失的,还有乘坐绿皮列车以后衣服上残留的金属同燃煤混合的特殊气味,以及从绿皮车能够打开的车窗向外呆望、能闻能听的感触。
每天清晨6:40,伴随着一声鸣笛从成都站发出,5619次列车按例踏上旅途。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果无意间瞥到它在城市间、乡村里、山水旁移动的身影,或许能够泛起很多人心底的记忆。
告别绿皮火车步入空调时代
巴中开往成都的K9398/5次双层空调车底列车将取代以往的K9394/1绿皮火车。其票价将执行新的空调票价,巴中往返成都的硬座票价从38元调整到69元,但开车和到站时间保持不变。
据巴中火车站站长陈锷介绍,成都铁路局对K9396次、K9398次列车车底换编后,两个车次列车内乘客的生活用电,都将统一由一节发电车供应,因巴中到成都铁路广巴段的电气化改造刚开始,所以列车运行广元至巴中段时仍由以往的内燃机车牵引,改换后的空调列车在巴中站、成都站及沿途各列车车站的停开时刻不变。
“绿皮车”——曾是中国铁路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