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会议释放出明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信号。
■信号一
调思路:适应经济“新常态”
会议内容 会议认为,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
专家解读 “新常态”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变了,决策层的思路也在调整。
■信号二
求平衡:稳增长VS调结构
会议内容 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同时,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专家解读 增长不稳,调结构就缺乏基本前提。只有经济保持一定增速,就业和民生才有保障,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才能正常维持,才能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才能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和全面深化改革等中长期目标的实现。
■信号三
双支撑:新兴产业与服务业
会议内容 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专家解读 步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再靠以往大规模投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及外部需求,难以继续维持健康增长。会议提出的新支撑,这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到中高速过渡必然发生的增长动力切换。
■信号四
新农业:攻关绿色增产模式
会议内容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
专家解读 我国粮食生产的各种资源要素已经绷得很紧,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在不断加大。今后应突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把绿色理念贯穿于增产模式攻关的全过程。
■信号五
抓布局:“长江经济带”入列
会议内容 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专家解读 上述部署既有重点又有全局观。京津冀优质生产要素聚集,对经济发展全局意义重大;长江经济带产业基础良好,又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统筹起来,有利于生产要素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扩散;推进“一带一路”,是扩大对外开放有力之举,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将受益匪浅。
■信号六
强托底:就业和扶贫有新政
会议内容 要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特别要重视做好就业和扶贫工作。
专家解读 中央把就业和扶贫作为明年民生工作重点,是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具体体现。明年在就业和扶贫上还会有进一步动作。
■信号七
啃骨头:改革难点强力推进
会议内容 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提高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质量。
专家解读 那些难度大、阻力大的改革有望在明年强力推进。
■信号八
稳外贸: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会议内容 要促进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专家解读 我国面临资本外流压力,预计未来我国国际收支可能出现拐点,从多年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转向基本平衡甚至出现逆差,由此带来人民币双向浮动、跨境资本和贸易双向波动的趋势。(据新华社电)
编辑:王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