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摘要 : 每天杂粮稀饭就咸菜,他20多年前开的小杂货店,如今还是老样式,长久没有盈利,快要关门停业了。

  “所有的流言蜚语都不必计较”

  做好事并没有那么简单,有时候还要经得起非议,经得起流言的考验。

  “就你能,能得到处修路。”“自己开个小卖店,赚大家的钱,冒充好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村里因为修路出现了不少流言,不少村民开始不支持老陈的修路计划,有的甚至阻挠。“有的村民不愿意出钱出力,光看着,有的因为道路划分会妨碍到他家的猪圈、自留地,站到路中间,就不让修。”村干部老黄回忆说,“最难的时候,有人把刚修好的路又挖开了,跟老陈对着干。”

  不过,这些在老陈看来,都不必计较。“自己家门口的路自己不修好,还等谁来帮忙。”老陈常常劝人说,“有人觉得修路占了他家的自留地,该得到补偿,那你说出来,我们开村民委员会协商。”为此,陈丙堂多次自掏腰包。

  之后的10年,他又捐资10多万元,依然自己推着小车,运石子铺路、铺设路肩,至今修路长达30里,让周边村落路路相通。这一下,很多村民都改变了看法,有的上门道歉,有的主动帮忙,老陈都笑脸相迎,“修路是大事,其余的都不计较。”

  济困

  帮贫助困,从3户到30户

  村里有几位孤寡老人,生活不便,陈丙堂常常送饭送菜,有时候还接回家照应。吴庄村的87岁老人胡洽英就是他家的常客。“哎,就是多双筷子的事情。”陈丙堂说。

  2007年临近春节,为了表达感谢,胡洽英从自家地里割了一把菠菜,送给老陈,老陈得知老人孤零零一个人过年,便和老伴商量,把胡奶奶接回家,此后一直照顾老人,出钱为老人看病,直到为老人养老送终。

  65岁的老吴是村里的贫困户,3年前儿子患病去世,他还要抚养一个8岁的孙子小磊,老房子塌顶了没钱修,小孙子上学没钱交校服费……在陈丙堂的帮助下,小磊换上了新衣,有了新书包,还和邻居家小孩一样,有了零食和营养品。“中秋节吃的水果月饼,过年吃的香肠,都是陈爷爷送的。”小磊和陈丙堂很亲,祖孙两辈人每次见到都要唠唠家常。

  邻村一户残疾人家庭,也常收到陈丙堂的资助。老公重病、儿子残疾、女儿上学,50岁的田成英一人撑起全家,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常年的药费、孩子的上学,都离不开老陈的帮忙。”

  久而久之,老陈助人为乐的故事在邻村广为传播。2010年,睢宁小学生沈子琪尝试写信向陈爷爷求助,爸爸手术缺药费,没想到第二天,陈丙堂就找到小女孩,送去500元爱心款。“谁家都会遇到困难的时候,那咱不也得拉把手。”

  连续20多年,逢年过节,陈丙堂都给同乡困难村民送粮食送猪肉,从3户到30户,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当地一位长者得知后很是敬佩,送来一副对联“心纯尘不染,品正性难移”。陈丙堂将它挂在了厅堂正中,“我是每天都看着念几遍,对照着自己。”

  感动

  帮扶路走了25年,他还要一直向前

  这两年,老陈又开始买水泥翻修新路,继续投资乡村建设。可修了那么多路,帮了那么多人,看着周围邻居盖起二层小楼,陈丙堂却依然保持着稀饭就咸菜的生活方式。他家的小店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装修。

  老陈的杂货铺开张后,没有换过货架,没换过电灯,两扇上了锈的铁门后,依旧是昏暗的玻璃柜台,里面摆放着打火机、蜡烛、肥皂等生活用品,方便面、火腿肠、饮料、香烟、白酒等,还有农药、种子、兽药等,都是市面上卖得最便宜的。“离这不远就有个小超市,我这里就是熟人来,顺带买买东西,拿瓶酒、买包烟。”

  如果说,老陈是25年前先致富的人,如今他的经济条件,却远比不过同村外出打工的人家。20多年,他掏出20多万帮助别人,小店也因为长久没有盈利,快要关门停业了。对此,老陈却笑着说:“开店不为挣钱,就为老百姓图个方便。”

  不管是“扶贫济困,温暖他人”,还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陈丙堂始终相信“利己先利人,达己先达人”的人生信条,他也希望有更多人和他一样,保有这样“利他”的心态,“这样,无论生活过得如何,每天都是快乐的。”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上一篇:医院护士遭患者家属连环踹 员工被吓得不敢上班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