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在渭河西安段南岸绿化景观第8标段,工人们在平整河堤斜坡,为绿化南岸打基础 本报记者 赵航 摄
华商网-华商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 张小刚)“现在国家对渭河治理投资一年就2个亿,这样要100年才能完成规划的200多亿。”昨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马中平在发言中再次提及渭河治理问题,他建议全国政协加大提案办理的后续跟踪监督,使提案所反映问题的解决真正落到实处。
马中平说,当初,驻陕全国政协委员递交提案呼吁对渭河进行治理,全国政协高度重视。2001年,钱正英副主席带着20多人的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到陕西视察调研,随后形成了调研报告。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两次在该报告上批示。到2005年底,国务院批复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从提案到规划,是一个不小的成果。”马中平说,但是规划实施却让人并不乐观,从2006年至去年,国家每年仅有2亿元左右投资用于渭河治理,这样的速度,渭河流域重点治理目标在规划期内很难实现。
马中平表示,从规划到实施是提案的真正落实,这一环节做不好,提案的办理仍然是不成功。他建议全国政协加大对提案办理追踪监督力度,使提案所反映的问题真正得到解决。
他还表示,此次他将作为牵头人,联名驻陕全国政协委员提提案,建议国家加快渭河流域综合治理。
提案抢先看
治渭河仅靠陕西还不够还需国家政策资金支持
驻陕全国政协委员韦苇说,1999年,时任陕西省政协主席的安启元递交了《建议把渭河治理列入“十五”计划》的提案,在随后每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驻陕全国政协委员都围绕渭河治理提建议和提案。今年2月17日,渭河全线整治开工,5年里将投资600亿元全线治理渭河。韦苇表示,渭河治理所需资金量大,陕西还是经济欠发达省份,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难度很大。渭河治理还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
驻陕全国政协委员王元说,国务院2005年12月批复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要求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渭河流域防洪减淤体系。截至2010年底,国家共安排投资14.63亿元,加上省上筹措的,和规划总投资的229亿元相去甚远。他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渭河综合治理投资力度。
建议“引汉济渭”列入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计划
政协提案一般有个人提案、界别提案,还有委员联名提案,往往提案人多受重视程度就越大。渭河治理是我省代表在此次全国两会上的重点议题,将有20多位驻陕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
委员们还建议国家尽快批复渭河三大防洪项目。三大防洪项目包括渭河中游、渭洛河下游及三门峡库区移民三大工程项目。
驻陕全国政协委员还建议,将“引汉济渭”列入“十二五”开工建设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计划,争取早日从汉江调水流入渭河,解决渭河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张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