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5日讯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毛寿龙三位专家进行现场实时解读。
对于个税改革,赵锡军认为,有些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有些国家是叫综合申报和综合缴纳。你自己一年到头有一个截止日前交上一年的税,你要综合判断这一年的收入是多少,包括工资、奖金、劳务以及其他的投资等等都合在一起统一交。我们国家因为个税制度设计问题一开始不是针对本国居民的,而是针对外国人,是800元。
赵锡军表示,工资收入一直没有考虑在缴纳的范围之内,所以各项缴税是分开做的。看到作家收入多了,稿费多了,稿费就要交费。有的人存款多了,就搞一个利息税。这样的话每一种收入都分成各个不同的税种来计算、缴纳,没有综合在一起,管理起来可能相对困难。
还有一点,我们的收入水平在提高,生活成本也在提高,几年前确定的纳税的费用扣除额可能就显得过低,因为生活成本高了,相对来讲就要进行调整。这一点也是要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水平生活成本提高在不断变化。我觉得3000元也好,2000元、800元也好,都是动态的,不应该是静态的东西。
赵锡军认为,提高扣除额,解决中低收入纳税负担问题,这是一点。除了税收收入以外,还有调节收入人群差距问题,尽管我们现在是九级税率,但是每个档次的差异非常小。可能我是5000元的月收入和6000元或者更高的收入之间交的税差不多,但是我个人实际收入差距会继续保持很大,这不利于社会公平,可能调整方面还要使得越高收入的人纳的税越多,使得税率的级差拉得比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