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华商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张小刚)昨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举行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等7人出席。厉以宁表示,土地财政已走到尽头了,下一步要靠公共投资基金来解决城镇化中公用事业所需资金。
资本市场将发挥更大作用
“城镇化正在加速中,但城镇化的钱从哪里来?”厉以宁认为,在城镇化中,地方政府通过高价出让土地使用权来维持财政支出的做法已产生出许多弊端。“土地财政已经走到尽头了,不能老靠卖地来建设。”厉以宁表示,在切断土地财政这条财政来源后,资本市场可以起作用。他建议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利用公共投资基金方式。“公共投资基金建立以后,有些金融机构投资者组成了,然后发债券,让民间来集资,将来资本市场可以帮助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来解决公用事业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
7%增长率不会影响就业
“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将年均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厉以宁认为,7%的增长率不会影响就业,关键是要做好结构调整。他认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大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创业都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限购”不如“限售”
对于一些城市出台的楼市“限购令”,厉以宁认为,应该把限购改为限售,学习新加坡等地的经验,“买房子可以,但是买了之后再卖就要受限制。如果买了一年之内就卖,就要出很重的税”。他表示,限购要根据情况来定,假如说一家有两套住房的,按一些城市的“限购令”就不能再买了,“可如果一套住房60平方米,一套住房40平方米,孩子也长大了,你能不让他买吗?所以把限售做好是更好的”。
花絮
催
厉以宁:你超时间了,别人还要讲李德水:一共有9条,我才讲了4条
“你超时间了,别人还要讲。”昨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厉以宁常委指着手腕上的表提醒正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李德水委员。而李德水委员却“当仁不让”:“一共有9条,我才讲了4条。”
昨日的记者会安排了厉以宁等7人接受记者的提问,主席台上厉以宁坐在最中间,右侧是李德水委员。记者会的第一个问题就问到李德水委员。他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困难到需要迎接的挑战,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到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一口气说了20多分钟。
此时,坐在旁边的厉以宁悄悄拉了他一下,指着手表提醒他超时了。李德水委员并不“领情”,说:“我还没讲完,一共有9条,我才讲了4条。”(左图)他给厉以宁委员说的话,通过面前的麦克风传得全场都能听到,现场一片笑声。
李德水委员也笑了,他对现场的记者说:“你们愿不愿听,不愿听我就不讲了。”记者们笑答:“听。”于是,全场更是笑成一片。之后,李德水继续他的回答,总共用了近40分钟。而整场记者会时长为一个半小时。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张小刚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