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道教协会理事、陕西道教协会副会长贠信升在论坛上发言 实习记者 王轶 摄
华商网讯 7月9日下午,由西安曲江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管理办公室主办,西安曲江楼观道文化研究院、华商网、华商报共同承办的“道之源·楼观—中国道文化传承与探源高端论坛暨老子动漫形象及故事大纲征集颁奖仪式”在曲江唐华宾馆隆重举行。
中国道教协会理事、陕西道教协会副会长贠信升在论坛上发言,就道德经的内涵与道教的养生思想,谈了自己的看法。
贠信升说,老子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他最先提出来行而上的本体及行而上的一体。汉代以来,中国文化才分为三教九流,老子讲的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是静悄悄的达到天下太平,同时要不断的生生不息的循环发展,“不敢与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正是引领天下,老子《道德经》的内涵十分深刻,就是很多人在注解、翻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人都把老子的意思、思想表达不出来,表达不了他的原意。
老子创立的道文化,是道家、道教精神很突出的精神就是成仙之道,叫方式,方式是当时社会有特殊功能的,是掌握了科技的,在那个时候掌握了技术、方法,使人的生命转化,能够使自己长生不老,在道家的领域中,人的生命是可以永恒的,在神仙信仰方面,这些思想都是老子思想演化而来的,道家、道教是一脉相承的,历史上有很多道士,发明了火药,也发明了医药、丹药,这些中间有许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生命科学,也包括了许多认知的科学,我国到隋唐以后,道家可以说既是学术,也可以说是宗教,道家变成道教,有神仙之说,儒家主张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是历史的重要时刻,道教在中国的历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汉代的张良,还有诸葛亮等等。
还有很多人不求名利,钻研学文,隐居山林,这些人物在史书中多有记载,现在很多隐士仍然隐居山林,与白云为伴,这些都体现了老子的道文化,受到了老子道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老子道德经当中有关养生的问题,《道德经》说天地大德,道家的养生之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乃万物之灵,可以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寻求长生的方法典型,给我国的医药、养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道教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地自然界是一个大宇宙,人的身体是一个小宇宙,人生有精气神,天地人都是元气所化,元气就是道气,《道德经》第42章说,道生一、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自然界的万世万物相差万别,但是都是有阴阳之分,两着的妙用配合,因此天地合得,万物生,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无穷无尽,人要健康必须要以和为贵,努力做到精神世界的高尚、超越,坚持身体的锻炼,达到生道合一,才可以健康长寿。
老子所说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从古至今永恒不变,人要身体健康、精神愉悦,人的身体要达到健康,所以,人要修养,要返回到生命的原始状态,才能长寿。由静养开始达到精神合一,《道德经》还有帮助养静养神的说法,说明呼吸往来与一气的作用,可辅助静养神,精神合一,人能达到精神魂魄合一不散,可以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精神与道使人们可以身心得道的,这都说明了养神养气,人还要还根还原,就像婴儿一样,上面所说的都是道德经中修养身心、为人处事的态度。
第三点,道家、道德经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探讨老子道德经思想,就要提到庄子,庄子有33篇,庄子通过故事说明问题,他提出了逍遥,用道家的语言说就是超越自我,用佛家的语言说就是解脱,都在于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完成了人生最高地,老子的说生,庄子的养生。它最高的目的、最终的境界是完成超越世界,超越神人。
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主要看自己是否善于养生,人的健康长寿应该有好的心态,从而把养生与道德修养联在一起。养生就在养性,养性就要重视精神道德的修养,人要长寿适应阴阳的变化,不得逞能妄为。
总的来说,道德经的养生思想,对当代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它代表着东方的智慧,增进社会的和谐,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大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