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云南干旱等原因,西安三七价格节节高升 本报记者 董国梁 摄
继党参之后,中药材涨价的神话仍在不断上演。昨日据有关媒体报道,在原产地云南,三七价格3年涨了10倍。记者昨日在西安市场调查发现,三七价格确实“突飞猛进”,批发价和零售价都在最近一年里涨了近5倍。
批发价去年100多元,现在400元以上
“去年七八月份每公斤批发价100多元,最高时200元,现在基本都在400元以上。”西安市万寿路药材批发市场的经销商杨武强告诉记者,质量稍好一些的三七价格更高。另一位批发商苏小社告诉记者,去年三七的批发价近七八十元,最好的也就100元左右。但现在他的店里最好的60头的三七批发价为580元/公斤。算下来1年涨了近5倍。稍差一点的如120头的也都在380元~420元。
价格暴涨,很多进货商都减少进货量,“价太高,来买药的人少了很多。”杨武强告诉记者,批发商们纷纷减少库存量。而据苏小社介绍,过去进货时,60公斤一袋的三七他每次能进好几袋,现在一次只敢进几十公斤。“上个月进了30公斤,到现在还没卖完。”他说。
批发市场的涨价,也带涨了零售市场。西安市环城南路一家大药房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10克10块钱,算下来一斤500块钱。”他告诉记者,包括三七在内的中药材价格早在去年就已经涨起来了,“去年年初三七零售价一斤才100多元,后来就开始翻着跟头往上涨。”
“市场上不缺货,但都让少部分人囤积起来”
三七的国内主要产地为云南、广西等省份。而去年这两个省份都遭遇大旱,导致三七减产。
此外,一些大药商囤货炒作成“罪魁祸首”。“市场上并不缺货,但都让少部分人囤积起来。”苏小社告诉记者,去年云南、广西等地发生的毁掉药材青苗,使得产量减少、价格上涨,背后都有人为炒作的因素。
西安市一家药厂的负责人王先生也认为,三七属于常用中药材,市场需求量较大。虽然去年原产地产量有所减少,但也应该看到,之前我国中药材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口。而今年欧盟启动新的药材注册标准后,我国很多中成药无法继续在欧盟销售,使得很多原来用于出口的中药材转而在国内销售。“从这一点看,国内的市场总供应量并没有减少多少。”所以,药材价格上涨,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有人囤货炒作。 本报记者 刘雪涛
“睡一觉醒来,价格就蹿上去二三十元”
三七价格暴涨三成药企被迫停产
曾被明代药学家李时珍称为“金不换”的中药材——三七,价格正在持续走高。最近三年,三七从2008年的每斤四五十元一跃至2011年的五六百元。
占据着全国三七种植面积90%以上的云南文山州,这里三七价格的起伏跌宕,牵动着全国1300多家以三七为原料的药企的“神经”。当地经销商称,“睡一觉醒来,价格就蹿上去二三十元。”文山多家以三七为原料的药企负责人表示,由于价格高企不落,现在企业的经营非常困难,全国范围内有30%以上以三七为原料的中药制药企业停产。
记者调查发现,这两年三七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市场出现失衡,同时存在一些炒作的情况。目前,包括云南白药、天力士等在内的多家药企,无奈之中选择签订备忘录的方式,准备建立中药材产业基地和仓储平台。据《每日经济新闻》
小资料
三七的功效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三七的“头数”
“头数”就是每斤三七重量的个数,三七头数越少,说明其个头越大,自然也说明其种植生长期长,而质量也比头数多的三七要好。所以三七的价格头数少的比头数多的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