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宝根接受 本报专访
陈宝根,男,汉族,1953年7月生,甘肃临夏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7月,任西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任西安市市长,2012年2月24日,在西安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陈宝根当选为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这是陈宝根本届最后一次履职,他表示自己还会像每年那样围绕着秦岭保护和大遗址保护提出议案和建议;还谈到了城市的发展理念和今后工作的思路。
两会履职
希望重视秦岭保护
大遗址保护需要国家支持
华商报:在此次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您主要关注哪些方面,将会提哪些建议或者议案?
陈宝根:在两会上,我主要关注秦岭的保护等方面,希望秦岭保护能够得到中央和林业部的重视。因为秦岭为河南、甘肃、陕西、四川、湖北,尤其是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生态屏障和资源,意义十分重大。我认为,西安就是因为这座山,才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和城市历史;渭河冲击形成的这个平原,地势开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易于农业生产;但要没有秦岭这座山向渭河补充水源,也就没有八百里秦川,没有肥沃的良田,所以保护好这座山,意义十分重大。
目前,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已将秦岭的保护立法纳入到调研计划,争取用2到3年的时间通过调查研究,在行政法规实践一段时间的基础上提升到法律层面,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保护好秦岭。在保护的同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撑,为市民休闲度假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还有大遗址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我是每年都会提的。如今城市快速发展,保护大遗址显得更为严峻,建议将西安的大遗址保护列入到国家区域内,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畅谈理念
让生活更美好
是城市发展的重点
华商报:西安这几年变化很大,尤其在环境方面,您觉得一个城市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宝根:城市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秉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让居住、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感到越来越好。
城市的变化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变化来改变的。西安这几年通过城市提升、城中村拆迁、棚户区改造等方面提升了环境,拆迁的156个城中村从原来破旧的城中村变成了现在新的居住和商业区,比如李家村;西安的城中村改造在全国都走在了前列,这种政府主导、国企参与、安置先行的经验也受到各界的充分肯定,南京、广州等城市也曾来西安学习这种经验。
在城市化进程中,西安通过摸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而新一届西安市政府也提出了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这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相信生活在西安,人们会感到越来越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