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他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工作报告共分三部分:一、2011年工作回顾;二、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三、2012年主要任务。报告进行了110分钟,会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个核心数字,勾勒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在2012年的发展脉络。
7.5%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
4% 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
900万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50% 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
8000亿 中国2012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
14% 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
10% 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2.5 “PM2.5”监测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700万 新开工700万套以上保障性住房。
12287亿 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
总体成就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工作方针 温家宝总理提出,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近2小时报告响起26次掌声
记者注意到,在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1小时50分钟内,共响起26次热烈掌声。
其中,温家宝在最后总结时说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掌声时长28秒。
温家宝在说到“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分子”时,掌声持续了7秒钟。
近六年掌声对比
2012年:26次,最长一次28秒(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11年:27次,最长一次29秒(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010年:32次,最长的一次30秒(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胜利)
2009年:32次,最长的一次39秒(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008年:41次,最长的一次20秒(谈反“台独”)
2007年:35次,最长的一次10秒(谈祖国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