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频遇老人咨询“精神慰藉” 不常回家看看当心爸妈告你

来源: 东方网  2012-10-21 15:00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新《老年法》强调“精神慰藉”

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关心,在正进行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有更多体现。

针对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增多的实际,充实了精神慰藉的规定。要求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此外,草案还完善了赡养协议的相关规定,增加了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内容。

上海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吴幼敏表示,以前的法中,对赡养老人有三个层面的规定,一是经济上的供给,二是生活上的照料,三是精神上的慰藉。其中在精神上给老人慰藉的立法早已有之,只不过以前可能只有寥寥数语,这次对其进行了扩展,具体化到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按照法律规定,子女必须要触犯刑法,比如虐待老人,造成老人人身伤害才会予以追究,否则很难利用法律手段进行处罚。 ”吴幼敏透露说,前几年,全国也有过几起案子,老人因为子女不回家陪自己吃饭而上告法庭,当时法庭规定子女必须每个月回家探望一次老人,但由于亲人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裂痕,法院很难强制执行。

政府和社会将承担更多责任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正草案中,对家庭养老作了重新定位,将现行法“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修改为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政府和社会将承担更多养老责任。吴幼敏指出,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代,将面临“421”的养老模式,在老年法的修订过程中,专家们提出了现在的老年法要增加社会照料这块内容。

调查表明,我国近3成老人面临精神困境,遭受老年痴呆症、老年抑郁症等病症折磨。而1项对30岁至45岁网民的调查表明,近6成网民称对父母孝敬不够,近8成网民坦言没时间陪父母。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才流动加速,许多年轻人远离故土到城市打工或赴异地、异国生活,造成大量空巢家庭。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其中空巢家庭占了一半。这些家庭的子女,即使“常回家看看”,一年也不过一两次,对排解老年人的精神寂寞作用十分有限。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覆盖全体公民,城乡老人在养老、医疗方面获得的物质支持正在逐步改善,但在精神方面获得的关照还远远不够。现实呼唤社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眼下,许多城市的公共服务部门制定了关心老年人的政策,如公交车、公园门票免费等,但这些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照很少,甚至在关心的名义下暴露出歧视。

目前,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了不少老年人日间托管所、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机构,经常组织文娱活动、读书会、谈心会等,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这样的机构和活动少之又少,使一些儿女不在身边、精神状态欠佳的老年人,空巢又空心。各城市的社区及农村村寨,都应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兴建老年人集体活动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年人打破封闭,走出家门,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

编辑:海娜

更多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