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员看来,几大商学院也有不同的学员群体:中欧商学院,集合了许多外企和IT企业高管,走国际化道路;长江商学院,则是名副其实的“富豪俱乐部”,时有名人、明星出现;北大汇丰,因为地缘优势,集合更多深圳乃至香港的顶级民营企业家。Q先生在深圳从事房地产事业,他还有不到1年就要结束EMBA课程。“你要不读个EMBA,你都不好意思在这个圈子混”,他记得有一次深圳高端企业家聚会,坐下来一桌10个人,8个人都有EMBA的身份,三个长江的、一个清华的、两个北大汇丰的、两个中欧的。商学院的话题开始后,同学身份让大家亲近了许多,他们互相调侃起来。一个就读长江商学院的光大银行高管说:“在中国光‘大’是不行的,一定要‘长’才行。”
除了企业家,在商学院学员中还有两类特殊学员:政府官员和演艺圈名人(演员或主持人)。每个EMBA班都有5%-10%的奖学金,而这两部分人群常常能获得奖学金“免费”入学。在H老师的班级,企业家、高级职业经理人群体占80%,政府官员和主持人或演员等占20%。Q先生班上有一位全国热播节目主持人,有一次班级在外地活动,他真实感受了一把明星效应——他和主持人并肩刚走进机场大门,先是一声惊呼,而后冲过来一群“粉丝”,拉着主持人签名、合影。而他被不断涌过来的人群推到了一边,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身家近百亿的大佬。
转化,
从小庙住持到大庙小和尚
在男人这个圈子里,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分过赃,就有可能成为铁哥们。后三样在许多人身上几乎不可能,而同窗则是可以立刻实现的。
L先生班上有55个同学,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都是各自领域的绝对精英。相遇之后,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水很深,天外有天”。42岁的他目前从事投资生意,在自己公司里他是员工毕恭毕敬称呼的L总,在家里他是太太的崇拜对象,在同行中他是常常被请教的资深“前辈”。事业抵达相当高度,已无明显上升空间,L先生希望改变现状。于是,他选择了EMBA,“在小庙里当住持腻了,就去大寺中做做小和尚也不错”。L先生发现,虽然大家从事不同行业,但是因为同处一个层次,交流起来顺畅愉快,很多时候同学之间还有相见恨晚、豁然开朗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每个人都神通广大,有了这些同学,在深圳你就没有搞不定的事情”,L先生有些自豪地说。
自信,在H老师看来是这些EMBA学员的共同标签。尽管有些同学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但是其摸爬滚打的经验和成功实践让他们哪怕在知名教授面前,也充满底气。史永翔,中国著名企业管理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研究院EMBA客座教授。有一次在他的课堂上,一个广东籍企业家就一个民间借贷的问题对史提出的理论进行驳斥,双方展开了一场理论与实践的精彩辩论。史教授对这个学员印象深刻,学员提出的实践理论事后被采用到教学案例中,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企业家只有自修的大专学历。
H老师还提到一个现象,在毕业之际,这些学历偏低的学员往往会在名片上印上“EMBA”头衔。“现在名片上印‘博士’已经过时了”,在H老师记忆中,已经毕业的四班、五班学员中有一半以上这样印制了名片。
编辑:白玫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