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于丹:我自己的设定面就是草根

来源: 南都周刊  2012-11-19 13:59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于丹

于丹

  误会是别人的权利

  南都周刊:约你的采访花了很长时间,你在刻意躲避什么?

  于丹:私底下我从来不是一个爱聊天的人,语言是我职业化的工具,我一站在台上,你会觉得我的状态特好,可是对于我个人来讲,文字比语言更值得信任。我一个人会选择写日记,我不喜欢微博。小的时候没有人跟我聊天,一直到上初中我都是一天到晚说不了一两句话的孩子。在应酬的时候出于礼貌,可以跟大家都很好,但仅仅是出于礼貌而已。你说的躲避,我就是在躲避这种太热闹的东西。老子说:“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这是人一种特别美好的状态。你如果成天和我在一起,你也几乎不会看见我接电话和打电话,我就是多复杂的事儿都用短信,我宁可写字都不打电话,已经到了一个字都不想说的地步。从心里说,我是个好老师,因为我上课时特别用心,很有激情地给人家讲,但我下了课会不想吃饭,因为太过投入,我在很多时间里是不想说话的。

  南都周刊:哪怕有机会纠正别人对你的不好的认识?

  于丹:某种意义上,我对一个深刻展示我内心的采访不是非常渴望。因为我觉得这目的是什么呢,你让大家觉得你特别好么?其实你好是你自己生活的一种愿望,你带着就行了,不用给大家看。你想去纠正大家的误会么?误会是别人的权利。有人说,于丹就是一个讲《论语》的老师,我觉得OK,中国文化如果需要一个人以通俗方式讲,别人认为我是这个符号,那我就这么样讲。有人说她只是会传播,她根本就不懂研究,我觉得OK,因为我确实不是研究者,我就是一个传播者。有人觉得于丹就是一个没什么后劲的女人,她干完这些也就歇了,我觉得很OK,因为我孩子那么小,我确实是个女人,我就是不愿意那么努力。我觉得每个人看我,你哪怕说他盲人摸象,但是摸到腿的,摸到尾巴的,摸到肚子的,他一定都是摸到你的一部分,他没摸到别人吧。那你为什么非要很费劲地说,我这头大象什么样子,我一定要向世界证明么?

  南都周刊:和电视课程相比,你更加推崇自己的诗词鉴赏课,但恰恰是在诗词课上,我看到很多学生不专心和睡觉。

  于丹:我上这个诗词课呢,其实我不需要每个人在这个课上全神贯注听到一个什么样子。这门课来过大量的在北师大进修的老师和社会上的人,他们听得最专心。你不能因为有孩子不专心,你就对这个课失望。你知道我一直在想怎么样让自己对当今社会保持不失望,我觉得课堂上是我失望最少的地方。因为我的身份比较特殊,我不仅仅是一个校园内的老师。如果我只生活在校园内,我看到课上一个学生不专心,我就有可能会挺生气的哈,但是我看到的失望的地方比这儿要多得太多太多了。

  南都周刊:你说现在电视的收视人群是“两低一高”,低收入、低学历、高龄,那通过电视看你讲《论语》的人也是这样的受众了?

  于丹:在地坛书市演讲的时候,前面席地坐着、老叫好的那几个人,我觉得他们的知识水平一定不高,但是你看他们特别喜欢听。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哪怕让看热闹的人喜欢,都是有价值的,就是让他看个热闹我也要讲。那些教育和文化上已经达到高阶层的人,他们会有自己获得知识的渠道,但是没有那么高阶层的人呢,你让他以什么方式去接触中国古典文化,总要有人去做这个事儿吧。我1989年毕业,去丰台柳村,在那里先前所有的经验系统全被颠覆。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印刷厂,听厂里的工人说话,男男女女开的那些玩笑,瞠目结舌,这个经验对我太陌生了。1989年到1991年在柳村的经历决定了我后来讲述的方式,他们给我的改变不亚于我上了一次博士。

  南都周刊:我曾经以为你是不会开微博的人。

  于丹:(长叹气)微博我是、我应该是根本不开的。

  南都周刊:架不住他们软磨硬泡?

  于丹:不是,这个事儿说起来挺无奈的,市委宣传部实名制,直接给你搁上去。

 [1] [2] [3] 下一页

编辑:赵萌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