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探访西安大逃荒时期难民:吃榆树皮是奢侈的事情

来源: 阳光报  2012-12-05 05:13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怕被别人看不起老人不愿再提起逃荒的经历

  扒火车到西安目睹多人被山洞蹭下摔死

  家住纺织城一印社区的刘泽民老人,于1943年从河南郑州逃到西安,那时老人还不到14岁。

  老人说,那时河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颗粒无收。为了能活下来,他和比他大7岁的哥哥决定逃荒。他们的父母因为年纪大走不动,都留在了郑州。他的姐姐在陇海铁路开通那年就去了西安,所以他们决定去西安投奔姐姐。他们仅带了几块饼,就离开了家。

  他们计划先步行到洛阳,然后坐火车到西安。老人记得很清,从郑州到洛阳共280里路,他和哥哥走了3天。在这3天里,他们饿了就吃点饼,因为带的不多,每次只能吃一点点,渴了就喝点凉水,困了就就地睡下。

  走到洛阳后,他们准备搭乘火车。老人说:“那时有钱人凭票可以坐到车里面,我们没钱,只能坐到车顶上。当时的火车顶上坑坑洼洼的,坐到上面很危险。从洛阳到西安的路上山洞很多,我记得大约有二三十个,因被山洞蹭下去摔死的人不在少数。亲眼看到很多人摔死,我当时很害怕。”

  初到西安在纺织厂工作 当地人都不愿意来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他和哥哥安全到达了西安。下车后,他们找到了姐姐,姐姐和姐夫当时住在西七路。休息了两天后,老人托熟人进了大华纱厂。老人的哥哥则跟着他的姐夫去铁路上打扫卫生。“大华纱厂的人看我年纪小,个子低,干不了啥。本来不想要我,但最后还是给我分了工作,让我看管机器零件。”老人说,他当时上白班,一天工作12个小时,还不算辛苦。那时厂里提供食宿,每个月还有一元现洋。据老人讲,那时纱厂里面大多都是逃荒过来的河南人,当地人嫌辛苦都不愿意来。

  本想着日子从此可以安定下来了,但谁知好景不长。在那里工作到第8个月的时候,老人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当时厂里不能请假,规定三天不来就自动开除。五天后,当老人病愈时,已经不能再回厂里上班了。从厂里出来,老人的生活又回到了原点。

  当年的经历不愿对人提起 怕被别人看不起

  老人称,好在当时有亲人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城墙洞里住着,他就暂时借住在了那里。在这期间,老人向亲戚借了点本钱做起了小生意,每天,他挎着篮子,过街穿巷叫卖花生。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大约一年时间。日本投降后,还不到16岁的刘泽民老人去了咸阳一家纺织厂做摇纱工。直到1946年,老人又回到西安大华纱厂上班。在这期间,老人结婚生子。一直到1960年大华纱厂裁人,老人被调到了西北第一印染厂工作。

  老人说:“逃到西安好多年,我一直没有回去过。父亲去世那年,也没能回家。1960年后,才向单位请假回家看了看。”老人说,对于这段记忆他不愿再提起,因为说出来怕被别人看不起。

  逃荒故事:

  88岁老人曾被卖过3次 老人疑新闻主角是二姐

  河南人在西安战乱时靠拉车为生 多落脚道北解放路

  听老道北闲谝:一起来的逃荒者把草庵搭在坟上

编辑:张乃千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