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我们将着力抓好五个体系的建设:
一是构建健康优美的生态文明环境支撑体系。
深入开展森林城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林地比重,到2015年,区域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林地率达到17%以上,形成特点鲜明的城市森林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湿地水生态系统,在现有湿地基础上,通过“大水大绿”工程和世博园、国家湿地公园、雁鸣湖、桃花潭等湿地建设项目,加快建立包括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区、湿地建设区及人工湿地所组成的湿地体系,到2015年全面建成国家湿地公园,区域湿地覆盖率达到13.2%,形成北方城市中独具特色的城市湿地景观带。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城市再生水利用体系,实施生态清淤、修复河道天然形态,提高水源保护区的绿化率,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到2015年确保废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转率和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区域再生水日使用量达到10万吨以上、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5%。加快区域用能结构转型,提升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到2015年新建项目可再生能源利使用率达到10%。开展垃圾资源化管理,构建垃圾分类收集利用体系,到2015年回收利用率达到20%。
二是发展绿色高效的生态文明产业体系。
坚持以循环经济理论统领区域产业发展,构建以金融商务为核心,以旅游休闲、现代商贸、会议会展为支撑,以文化产业为特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补充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实现与西安市、陕西省主导产业的循环和互补,为城市生态经济建设拓展思路和模式。到2015年,区域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0%以上,单位GDP能耗≤0.5吨标煤/万元,“低碳”成为区域标识。
建设好金融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西部国际金融中心、呼叫中心产业示范园区、西安财富中心、西部区域资本交易市场(交易平台)、浐灞国际金融市场、金融配套服务区以及浐灞国际高级金融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通过10年的努力,确立金融产业主导地位,把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金融核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服务支持基地和中国西部区域金融创新实验区。
以构建亚欧大陆桥高端会展中心为目标,依托欧亚经济论坛、中亚贸易区等平台,着力打造配套优良、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区域性国际会议中心,力争“十二五”末期形成占据价值链高端的“浐灞论坛经济”。
建设西安领事馆区,“十二五”吸引20家以上外事机构入驻,推动西安乃至陕西对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高层互访,为国际化大都市迈出重要的一步。
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滨河景观生态长廊。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5年将世博园建成为国内一流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三是建设舒适宜人的生态文明人居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规划先行原则,运用人居环境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借鉴国外生态城市的人居建设成功经验,结合浐灞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完善医疗、教育等重要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提升城市立体绿化水平,建设布局合理、环境幽雅、绿色低碳的生态住区,促进人居环境低碳化、舒适化。到201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20平米,年增立体绿化面积不低于2.5万平方米;中心区居住用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分别控制在20%-30%和1.8-2.2之间,新(改)建绿色/节能建筑比例大于40%;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大于3km/km2,新增自行车道路公里数大于3km/年。
推广先进的绿色生态技术,大力发展EOD(ecological office district绿色生态办公区)。目前,EOD在发达国家十分流行,很多国际跨国公司的总部都设在EOD内,有自己独特的形象,办公环境舒适、环保、健康,处处体现亲近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在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等世界主要科技产业中心,EOD办公已经成为高效商务、知识经济的代名词。
四是打造先进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文化体系。
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水环境教育基地和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提高居民保护湿地的意识;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让人们了解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依托低碳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建设低碳技术学习教育基地,倡导绿色生活。
继续深入推进“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园林式社区、园林式单位”、“节水型企业、社区”、“生态文明社区”、“绿色社区”、“绿色家庭评选活动”等创建活动,创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构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推出《浐灞生态文化建设研究》《浐灞生态意识文明培育》等实践理论成果,总结生态建设经验,从理论上进行提炼和升华,形成一套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构建生态文明指引下的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的行动纲领,为同类经济发展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五是健全务实创新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以创新型城市新区为目标,重点突出城市经营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发展创新、社会事务管理创新等重点任务,不断提升生态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行为文明”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构建科学的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加快生态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大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酒店的低碳管理;加快生态制度建设,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咨询服务体系、环境执法体系,进一步加大生态管理力度,加快形成并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使生态区生态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广泛认可。
“善治国者必治水,善为国者必先治水。”
“八水润西安”工程不仅是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生态前提和环境保证,更是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西安、实现永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浐灞的经验已经证明,“八水润西安”是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必将造福全体市民、推动西安取得更重大、更长远发展。
在实现“八水润西安”的宏大工程中,在迈向国际化的征程中,浐灞人有义务有责任也有能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扬光大,让西安在水与生态的润泽中更加美丽辉煌。
(2013年1月7日《华商报》A3版作者::西安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六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