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帝陵陵园的构建至今没有定论。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刘九生经多年研究后发表论文,认为丽山的营造则是仿造昆仑仙山,而陵区的地下陪葬坑和地上建筑大多可与天上的星宿对应,具有上应天象的意图。这些反映了秦始皇渴望不死升仙、沟通天人的意愿。
昨日上午,“秦始皇帝陵总体营造与中国古代文明”高层学术研讨会上,刘九生的观点引发20多名专家的讨论。
秦陵出土的器物铭文上刻有“丽山”二字,刘九生考证认为,此“丽山”与天然“骊山”完全不同,专指由人工夯筑而成的秦始皇帝陵封土。高大的封土则仿造昆仑仙山。秦陵发掘表明,封土内有“两个缓坡状台阶,形成三层阶梯”,整座坟像是三座小山重叠在一起。
经考证,刘九生认为,秦陵封土内的三层台阶正对应着昆仑山上的三座山,而封土上所种的草木也是仿效昆仑山上的谷类和树木。
同时,国家研究机构对秦陵的探测研究表明,秦陵墓室四周有一圈精细夯筑的宫墙,刘九生认为,这座直通上下的“方城”实为“地天通”,即由地下升入天堂的路。
刘九生说,丽山陵区当前已发现的建筑遗址中,有一些与四象五宫二十八宿对应,因此他认为,丽山园自修建之始就具有上应天象的意图。
针对这一推论,省历史学会会长、陕师大教授赵世超认为,刘九生的观点自成体系、自圆其说,完全符合当时人的思想水平和思维逻辑。他认为随着秦的东扩和攻灭六国,羌文化中的昆仑神话大肆传播。作为非常渴望长生不死的秦始皇,他命人将自己的陵墓建成昆仑神山的样子,就是希望通过此“天梯”进入神界,长生不死,这也是当时神仙思想大兴后的时代精神体现。
北京大学教授刘华祝等不少专家认为,修建秦陵时,秦国国力较弱,后来秦国势力逐步强大,秦陵修得越发庞大。可说到与星宿相对应,秦陵是未完工的项目,还没修建的那些又如何对应?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黄留珠还认为,这些留存与天上星宿对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刘九生的论证并不充分。
本报记者 卢红曼 周艳涛
编辑:赵萌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