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央视曝商贩用鸭肉冒充羊肉 流入品尚豆捞等店

来源: 央视网  2013-05-08 09:55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

  涮人的羊肉

  这几天,公安部公布的十起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中的“羊肉造假案”,因为手段恶劣、去向复杂,所以关注最为强烈。都说是挂羊头卖狗肉,可在这起案件中,消费者都不知道不法分子挂着羊头卖的是什么了。那我们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这假羊肉的“前世今生”。

  据犯罪嫌疑人卫某介绍,他所在的展家村有多个制售假羊肉的作坊,原料多来自山东等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有许多养狐狸的养殖户,而这些养殖户主要为获得狐狸毛皮,剩下的狐狸肉经不法分子之手廉价出售,到了不法商贩的手中,加工成假羊肉贩卖获利。

  记者在山东调查时发现,冒充羊肉的,还远不止狐狸肉。在山东阳信这个小小县城,肉制品加工厂却有大大小小将近两百家。在当地出产的各类肉制品当中,价格最低廉的就是一种用鸭胸脯肉加上羊尾油制成的复合肉卷。虽然这种复合肉卷里基本上没有羊肉,可外包装上还是被贴成羊肉卷或是小肥羊,一些厂家还夸下海口,标签想贴啥就能贴啥。

  那么,用鸭肉来冒充羊肉,为什么消费者尝不出来呢?原来,生产厂家自有办法,用羊油把味道带到鸭肉里面,让人吃不出来。摊主们私底下告诉记者,这里售价在每斤20元以下的,基本都是混合肉卷,多多少少都混了其它肉。

  据记者了解,市面上纯羊肉的价格大约是30元一斤,而混了别的肉,批发价就能大大降低,很多客户专程来买这种便宜的混合肉,所以批发商们的生意一直都很好。

  这样的假羊肉在被销售时,消费者有可能发现什么异常吗? 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浦东区的周浦万达广场,走进了一家名叫品尚豆捞火锅店,点了一份38元的精选羊肉组合,一共三盘,上下两盘叫极品羔羊肉,中间那盘叫钻石羔羊肉。虽然名字听上去挺豪华,可这所谓的羊肉,红肉与白肉的间隔却异常明显,记者用筷子夹起一片,轻轻一拉,两个部分就轻易分离了。再夹起一片放到锅里煮,红白部分就完全散开了。

  对此,火锅店店员一开始的解释是,速冻羊肉都这样。后来又解释说,速冻肉基本上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它有个挤压的过程,如果挤压不是太严实,有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状况。

  记者对工作人员的解释并不认可,于是店长就从厨房里拿出来还未拆封切片的产品想要自证清白。可是记者却发现,外包装上除了标注了“新西兰羔羊肉卷”的字样之外,找不到任何厂家、生产日期和配料表。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店长承认,他们卖的并不是百分百的羊肉。

  羊油、羊肉--在当地,它们的发音几乎分不出来,但是它们的价差,那可是太明显了。真羊肉从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一路从35块钱一公斤飙升到接近50块钱一公斤;一吨最少得4万多元。而假羊肉呢?一吨不过1.3万元到1.5万元,这甚至比用来造假的鸭胸肉的价格还低。这说明假货里还得掺假,是假上加假。掺的是干什么?水。

  在某肉制品加工厂,工作人员把加了水的复合肉卷切片放在手上,短短几十秒就化了,手上满是水。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加到肉卷里的水分不流失,他们还会在里面加一种叫保水剂的东西。

  据介绍,食品用保水剂是一种复合磷酸盐,在肉制品中,每千克不得添加超过5克。要是100斤加1斤,就等于超标了100%。而这样的肉,消费者食用后会有什么反应呢?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表示:超过这个量对人体钙的吸收会有影响,可能会造成钙的流失,特别对于一些老年人、青少年、孕妇,潜在的危害风险是很大的。

  这些大量的假羊肉让市场上的羊肉消费骤然降温。

  “钻石羔羊肉”,这是想说这羊肉不好消化吗?那这倒是句真话。用“好包装、好名字、进口货”来糊弄消费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前两天报道过的贴牌洋奶粉,也是这类问题。大家都关心,这些伪装如何剥去?我们看不透,那谁能看得透呢?

  这些假羊肉,相关部门能不能检测出来呢?假羊肉事件发生后,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次检测后,得出的结论竟然是:样品中含有羊源性成分。但是,羊肉比例有多少,是否有鸭肉却无从得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食药监所长助理周璇表示:现在检测技术只能对成分做定性分析,定量还做不到。上海食药监执法人员说:“我们只是靠感官,靠手摸靠鼻子闻,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专家表示,要杜绝假羊肉上餐桌,光靠末端检查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最关键的还是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从源头开始,就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狠狠打击。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认为还是法律的问题,法律的高压态势不够,严惩不够。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说:政府监管部门在生产的源头应该对这种制假售假,危害食品安全的事情进行严厉打击,这样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专家学者和检测部门说了实话,虽然有遗憾,却也有道理。市场,是流通的最后环节,要求有迅速的反应,如果全部安全保障都依赖这个环节,那势必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而且十几亿人的巨大供应,指望这一个环节去检测,就算技术条件可以实现,从数量上也根本管不过来。正所谓守土有责,这是大家的事,那就必须大家都出力。

编辑:王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