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停工5个月:陕西百亿调水工程的“环评”困惑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6-18 10:14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缺水“瓶颈

  两千多年前,一条郑国渠东西横跨渭北高原,从此关中沃野千里,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汉时,西安更有“八水绕长安“之说。然而此景在历史上随着帝王大修陵墓而消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地面沉降。

  根据公开资料,陕北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占整个陕西的29%,而处在渭河流域的关中,水资源总量只占全省18%。除了总量不足外,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匀,70%地表水集中于汛期几个月内。

  另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20年,西安将建成1000万人口的国际性大都市,届时,关中地区缺水量将达到24亿立方米。

  受陕西黄河用水总量指标的限制,陕北黄河引水工程无法安排建设,“引汉济渭”是陕西省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关中大旱时便在研究的课题。其思路是,在不突破黄河流域用水指标的前提下,通过“下补上取”的方式置换出黄河水量指标。

  目前,陕西引水工程已有东线“引乾济石”,和西线“引红济石”,但两者的年调水量均不到1亿立方米,“引汉济渭”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总调水10亿立方米。

  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文件上指出:“近1000万人将喝上汉江水,支撑约500万人的城市规模,和5000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陕西省深谙“水是陕西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引汉济渭”光静态投资就达到168亿元。工程被叫停后,本报记者问询至陕西省环保厅,环评处有关人士表示,该项目的投资和体量已达直接上报环保部标准,“省环保厅不负有审批权,顶多每次开研讨会派一两个人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教授李佩成对本报记者表示,引汉济渭是一个正面工程,“国家应该支持”。10年前,李佩成参与了陕西第一个南水北调工程“引乾济石”的论证,在秦岭的通车隧道边“埋一条20公里的通水管”,项目的建成让还停留在纸上的“引汉济渭”见到现实的曙光。

  4年前,李佩成参加了水利部在西安召开的论证会,当时水利部称要在“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基础上,来解决陕西的调水问题”。他认为,“影响是肯定有的”,这提法为“引汉济渭”是否能实现埋下隐患,他建议将“引汉济渭”揽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之中。

  陕南处汉江流域上游,据《引汉济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下称《可研报告》)指出,到2030年,“引汉济渭”最终调水规模为15亿立方米,占汉江年均供水量0.27%,如此对处于中下游的南水北调一期工程的影响是,减少年均供水0.99亿立方米,占调水量1.04%。

  本报记者在采访陕西省水利及环保官员过程中,多数观点认为该工程对南水北调影响极小,但会为陕西带来极大惠利。据投资收益测算,该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9%,大于社会折现率的8%;在投资增加10%,效益减少10%的情况下,经济内部效益仍大于8%。

  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去年曾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工程对秦岭生态的影响非常有限,都尽可能避开环境影响最敏感区域。”

  工程涉及天华山、周至、汉中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的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王锋称,部分施工点设于自然保护区内,“但都属于保护区的实验区,并不在核心区。”

  如果不是环保部的叫停,该工程自2009年打勘探支洞以来基本未遇阻力,尽管有一些极小的人为分歧,如受水区与输水区间的用水协议如何平衡。但李佩成认为,这都是在省内部可以协商协调的。

  “我们很冤枉”

  今年1月工程被叫停后,曾有媒体报道“环评文件没有表述规范”,“工程隧洞路线与自然保护区边界范围阐释不清”。本报记者在设于西安的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下称“引汉济渭办”)印证了此事。

  上述所指的自然保护区边界是佛坪县天华山大熊猫保护区,引汉济渭办综合处副主任李绍文告诉本报记者,这并不是环评未通过的主要原因,让环评审批至今拖而未解的原因有二:作为附属工程佛坪西汉高速连接线的施工引起生态问题和汉江流域规划环评未过。

  从陕北到陕南,可见植被逐渐丰茂,作为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在汉中市佛坪县分割出一片“小江南”。按照引汉济渭规划,在周至到佛坪的绵延秦川下,将埋下一根直线全长81.78公里的隧洞。

  但是从佛坪十亩地村至水坝所在地三河口村,十来公里的山路边乱石磊磊,山上随处可见裸露的黄土带,半山腰上忙碌着推土机。在十亩地村有一片洼地,本是一条河道,如今成了一个临时弃渣场,河道被垫高两米。在山区里跑车的司机小穆说,最怕走这条路,时不时就有滚石落下来砸窗。

  在这片洼地前方的半山腰上,道路分岔,一条新开的公路(西汉公路佛坪连接线)向上延伸,向下延伸的旧路就通向洼地。而水坝所在的三河口村,也是由旧路连接,不久的将来,沿路村庄将全在水位线以下被淹没。

  这也是“西汉公路佛坪连接线”的意义所在,在路线不变的基础上将路往山上抬高。而由于破坏了生态,环保部在去年9月巡视后提出了问题。

  工程停止,让位于三河口乡的三河口大坝还未现身影。在汉江支流子午河边,陕水集团的工人正在将来的坝址边铺路建桥。一名工人向本报记者表示,“那么大的山要挖石头下来,路要攒上去,石头滚下来,肯定山上生态有破坏。”

  “碴滓没法运,这是个技术上的难题。”这名工人说,沿线的山石滚落在旧路上,往往就近形成弃渣场,然而更多的山石只能堆在路边。十亩地村村民杨凯蹲在家门前,他面前的椒溪河(三河之一)潺潺如小溪,但是望着前方被渣滓垫高的河道,杨凯担心汛期来后会暴发洪水。

  “山区的施工条件限制,只能堆一部分,再运走一部分,跟接力赛一样。”李绍文说。

  李绍文对本报记者表示,该路的建设由省交通厅负责,由汉中市交通局具体实施,“10年前这条路就应该建设,为解决资金不足被纳入到引汉济渭的总盘”。他称,由于与交通厅没有隶属关系导致整治缓慢,“所以我们很冤枉”。

编辑:刘超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