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说法
扫描他人身体数据存在难度
就利用3D打印技术定制“成人娃娃”一事,记者采访了多名3D打印行业人士。
某公司负责人章林(化名)告诉记者,使用手持式“3D激光扫描仪”偷录他人身体数据,存在难度。
章林表示,由于扫描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和存储,因此即使是手持式“3D激光扫描仪”,也必须用数据线和电脑连接,再用专业的计算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同时,虽然目前使用的激光对人眼球无害,但只要进行面部扫描,被扫描者的眼睛肯定能感觉到特殊光线。
因此,如果女性发现有人用“奇怪的仪器”对准自己,且有异常光线,应提高警惕,不要听之任之。
法律分析
是否构成侮辱罪?
律师:没有“公然”买卖使用不构罪
将真人肖像仿制成成人用品,是否构成侮辱罪?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楠表示,从本文情况来看,“定制服务”的提供者和购买者,都不构成侮辱罪。
“一般来说,构成侮辱罪的行为,主要包括暴力侮辱、言语侮辱和文字侮辱。使用这种方式侮辱他人,前所未有。”陈楠称:“更关键的是,‘公然进行’是构成侮辱罪的要件之一。所谓‘公然’,是指当着第三者甚至众人的面,让大家听到、看到。而成人用品无论是买卖还是使用过程,都是在隐秘状况下进行的。”
是否侵犯名誉权?
法官:没造成社会评价降低不侵权
承办过大量民事案件的大兴法院庭长赵玉东表示,“定制服务”的提供者和购买者,不构成对被仿制者名誉权的侵犯。
赵玉东表示,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其中,“社会性”是题中之意。“无论买卖还是使用,都是在隐秘状态下进行的,不具有社会公众性,因此自然不会造成当事人社会评价的降低,因此不构成名誉侵权。”他说。
是否侵犯肖像权?
法官:未经许可制作并且营利侵权
赵玉东法官表示,“定制服务”的提供者以及人体三维数据的采集者,构成对被仿制者肖像权的侵害。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就不构成侵权,这是对法律的一种误解。是否侵权,取决于制作时是否取得了肖像权人的许可,未经许可进行制作的,即使是以私藏为目的,也构成侵权。”赵法官说。
同时,根据法律规定,肖像权侵权的另一要件,是以营利为目的。搜集他人身体数据,按照他人相貌仿制成人用品销售,显然是营利行为。
是否属于非法经营罪?
律师:扰乱市场秩序且达经营数额构罪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楠表示,“定制服务”的提供者,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陈律师解释说,将他人的身体数据扫描后“定制”成成人用品,其行为显然违背社会良俗,工商部门是不会允许任何人经营此项业务的。这种行为,属于非法经营罪中规定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起刑标准是经营数额或违法所得数额。根据法律规定,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构成此罪。(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