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7月29日9时37分,西安市慈恩西路北口。两名女孩被快速通过的车流挡在路中间,大约20秒后她俩才找了个空隙飞奔而过 本报记者董国梁摄

  昨日,本报A2版刊发“车让人”相关稿件后,引起不少市民共鸣,很多读者打进本报热线讲述自己“过路难”的故事,并提出建议。

  说起过马路 不少人都头疼

  74岁的李瑞明老人家住劳动北路西安仪表厂104社区,几乎每天都要横穿大庆路,他说:“路上明明写着‘车让人’,但就是没有车让人”,虽然他对此已经习惯了,但个别司机的言行仍让他气愤。李瑞明说,去年有一次他刚走到路中间一个小伙子就开车冲了过来,他说了句为什么不让人,结果遭到小伙一顿恶骂。

  68岁的胡师傅,住在环城西路八佳路附近,他平时爱去对面的环城西苑晨练。每天清晨5时许,车少时过马路还不困难,但等8点多锻炼完回家时就过不去了,而且从这里经过的车速度都很快,一个月最少能见到两次行人被撞的事故。2个月前,一名私家车主差点开车撞伤他,他理论了两句,结果对方竟说,“过路都不长眼睛,撞了就撞了,反正有保险呢。”

  没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难过,一些有交通信号灯的带拐弯车道的路口也不好过。家住太白小区的吴先生孩子今年10岁,每天早上骑车送孩子上学时都要经过吉祥村十字和含光路南二环十字,这两个路口很让他头疼,“早高峰时右转的车辆非常多,每天跑着都过不了马路,孩子上四年级了本来可以自己去上学,但是因为路况复杂还是不放心”。

  为顺利过马路 市民有妙招

  63岁的刘勇在大庆路华润万家超市附近居住,他每天都要过马路接送3岁半的孙子,这个路口车流量大且没有红绿灯,他过马路的制胜法宝是一只红色塑料袋。刘勇说:“我口袋里常年装着红塑料袋,过马路时掏出来抖一抖给车辆示意自己要过马路了,别看这个小袋子很管用,很多司机看到都会减速”。

  住水司小区的李先生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次过马路他都会主动招手,跟司机提前打个招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要过马路了,大部分车辆就会礼让。而且车让了李先生后,他会冲司机竖起大拇指或点头微笑一下,他说:“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过马路司机和行人应该互相体谅,人家让你了你就应该感谢,这样会有越来越多的司机礼让行人”。 本报记者董国梁

编辑:王秋阳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