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11时,唐延路卜蜂莲花超市前,志愿者为车辆发放“请您先过”礼让牌 本报记者 董国梁 摄
昨日上午10时,行人拿着“让”提示牌从交大一附院门前斑马线过马路,车辆视而不见 本报记者 王智 摄
昨日上午9时30分,数十名志愿者带着“车让人”提示牌和“请您先过”礼让牌,来到雁塔西路交大一附院门前、环城西路和八佳路路口、唐延路卜蜂莲花超市门前等五处没有交通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向行人和司机发放。
经过一上午的观察,司机虽然不是很排斥,但远没有行人参与的积极性高。市民使用提示牌及司机礼让意识的形成,都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过斑马线总是担心被车撞”
“每次上学放学过斑马线,总是心里很害怕,担心不小心被车撞了。”参加“车让人”提示牌派送活动的9岁志愿者龙龙和爸爸一大早就来到报社。
这次龙龙和爸爸陈建明一起被分在含光门外发放。龙龙和爸爸做了分工:儿子负责给红灯停靠的小轿车派发,爸爸则是“专职”给公交车、越野车派发。“这个活动真的很棒,希望更多的司机加入到‘车让人’的行列中来。”接过龙龙送出的提示牌,司机王师傅细心地将提示牌别在前挡风玻璃后。“放在显眼处,就是方便路人看见,告诉他可以安心通过斑马线。”
其实不是所有派送都很顺利。“有个开车的叔叔接到指示牌后直接扔了。”目睹爸爸派送提示牌遭遇的尴尬,龙龙有些委屈,“这些叔叔为什么不能换位思考呀。”
“车给人让道的习惯需要培养,但不少行人闯红灯、随意穿行马路的行为也不对。”陈建明对儿子说,“都从我做起,学会礼让。”
送出提示牌希望能增加安全感
在环城西路西门南侧的发放点,志愿者李惠霖师傅主动向大家简单介绍附近人行道的情况。
李师傅说,据他常年观察和统计,这个人行道是西门附近人流量和车流量最大的路口。马路一边是居民区,一边是环城公园,再加上两个公交车站,人行道每个小时过往人数超过千人,而且是以老人和孩子为主,过马路非常危险。送出提示牌,希望能增加行人安全感。
在志愿者向汽车免费发放“请您先行”的提示牌中,很多司机反映,不是他们不愿意避让行人,而是西门南侧这个人行道,距离下穿式隧道的出口处较近,根本就来不及刹车。
给让路司机一个笑脸是一种鼓励
上午10时许,在唐延路卜蜂莲花超市前的路口处,公交站前的市民非常多,而这里车辆穿梭速度很快。志愿者们给过路行人发放“车让人”提示牌时,大家还都接受。有路人说,给让路司机一个笑脸,是一种鼓励。
61岁的市民王慧琴要到超市购物,拿到“车让人”提示牌后,她赶紧让自己感受了一把。初次使用的她还有些小心翼翼,试探着朝过路车辆伸出写有“让”字的提示牌,第一辆车冲过去,这让她有些担心,还好后面第二辆车的司机看到了提示牌,速度立即放慢,王慧琴趁着空隙过了一个车道。
市民张师傅今年快70了,他特意多跟志愿者要了几个提示牌,他说自己周边的老人很多,每次过马路都很困难,带几个提示牌回去送给老朋友。
车不让人 交警应处罚
西安交大一附院门前,给行人的“车让人”提示牌很快就发放完毕。在给行人发放提示牌的过程中,大多数行人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好活动,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还在上大学的周同学说,这样的活动要更加推广,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在交大一附院门前,有一条没有红灯的过街斑马线,人车交织而行。在行人提示牌发放中,记者观察发现,很多行人在领取提示牌时,志愿者已经告知其功能,但领到以后却直接装进包里而不去使用,有几位行人在过马路时举牌向司机示意,但很可惜,在观察的过程里没有看到车让人的。
陪家人到一附院就医的程先生说,想要做到车让人,一是要车辆和行人同时提高素质,二还要在交规上下工夫,既然交法规定要“车让人”,那交警为何不处罚、不纠违?以前闯红灯的不少,现在处罚重了闯红灯的基本没了,在加大行人闯红灯管理的同时加大车不让人处罚力度,车让人的进度应该能快很多吧。
本报记者董国梁邓小卫
王智赵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