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煤老板的崛起
在神木年轻人眼中,刘旭明是白手起家的梦想样板。1983年8月,刘出生于神木县最南端的万镇黄石畔村,家里日子过得并不富裕。2002年,刘考入西安科技大学读专科。据刘旭明一位校友称,上大学时,刘旭明开过小超市挣钱。这是他最初从事的商业活动。毕业后,刘旭明在一家内蒙古的洗煤厂上班,工作不到一年就辞职单干,开了个私人洗煤厂。这次冒险让刘旭明赚了一笔钱,他用赚来的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别克。“在2006年,这是相当牛气的一件事。”贺峰说。贺峰比刘旭明小两岁,在内蒙乌海买有煤矿,与刘旭明同处一个煤老板圈子。
此时的神木,正处于煤炭经济的活跃发展期。从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强大的需求推高了全世界的大宗商品价格,煤炭当然不例外。以6100大卡的电煤价格为例,2002年只有150元左右,而到了2010年,已经涨到了800元以上。
就在煤价大涨的同时,神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开始大跃进。包神、神朔、神延等运煤铁路相继开通,特别是2006年3月建成通车的神朔铁路复线,极大地增强了神木煤炭外运的能力。中国过去轰轰烈烈的投资建设使得能源需求井喷。大发其财的煤老板都牛气哄哄,付款时有的只认现金,连汇票都不想要。
刘旭明当时还没回到神木,在内蒙做政府做一些煤矿的投机生意。在此期间,他误信别人买了个无煤的矿,赔了一大笔钱,差点就此栽倒。贺峰说,此事之后,他开始明白,“挖煤其实风险很大”。
幸运的是,刘旭明买到了神华集团的一块边角煤区。挖了一阵赚到一笔钱后,他把煤田按块分开,转包给来内蒙淘金的煤老板,只留管理权在手中,一年稳当收取几百万管理费。“比如20万平方米的煤田,刘旭明自己挖可能赚100万,而划分成4份后,一份50万,直接就赚了200万。”
也正是从2006年开始,全国的房地产价格开始上涨。由房地产带动的几十个行业一片繁荣,钢铁、水泥、铝材、玻璃等等行业产能增加,对动力煤的需求一路攀升。反映在刘旭明的生意上,这一波大行情帮助他完成了由小煤矿主转型为地方“煤诸侯”。
通过细分煤田再出卖的手法,刘旭明最大限度地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后来他的操作,基本是对此类手法的复制。”贺峰说,2008年刘旭明并购了乌海常洪口中山煤矿,成立了集“原煤生产、洗煤、炼焦、化工”等为一体的中山矿业集团。这一年,刘旭明25岁,出门谈生意时常开一辆奔驰或两辆加长凯迪拉克。
刘旭明给人的印象是“有关系、能办成事”,为人豪爽,仗义疏财。经营煤矿买卖日久,经常有人从浙江、北京等地赶来找刘旭明帮忙,托他买矿、卖矿,刘旭明往往都能办成。
他自认在看懂人心方面技高一筹,以有钱大款的姿态出现,努力表现出自己有帮别人赚钱的能力。商人高某认识刘旭明时,开一辆几十万元的车。刘旭明对他说:“以你的身份,开这样的车能行吗?”几天后,刘旭明赠给高某一辆价值200多万元的路虎。高某的亲戚是当地另一个大老板,过几天高某就放心地给刘放贷了5000万元。
这样的手段,在刘旭明筹钱开矿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是神木县煤老板在筹资中惯用的手法,屡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