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中国式休假”再引拷问 休息福利如何不再成负担

  “拼”出来的长假究竟有多“实惠”?据网友统计,2013年节日和纪念日加起来总共放假29天,但实际法定节假日只有11天,剩下的18天都是从周末“借”来的。这样算下来,不但没有多休,反而比去年还少了5个正常的双休日。这种看上去美妙实际上“坑爹”的放假安排,也引发了人们不满,在质疑“就按照日历休假不行么”的同时,有人不无怨气的直言“让‘调休’滚出假期界”。

  甚嚣尘上的抱怨,让人们不得不面对“中国式休假”引发的深层次拷问,“挪”来的长假,之于国人而言,更多的是福利还是负担?当“放假变得很累”成为一种普遍反应,揭示的则是当前假期安排与百姓需求的不匹配。

  假期设置如何“合理化”?支招的声音亦层出不穷,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蔡继明曾提议不要随意挪用双休日,而是取消小长假,推行长周末,把假日自然而然地和周六日连在一起。他介绍:五一、元旦,和周六、日凑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如果把“五一”假日改为“五月首个周一”,就可以跟上一个双休日连在一起放假,这也是“五一假期”。

  有评论指出,自1999年开始实行的“黄金周”拼假制度,已与当下时代需求不符。一方面“以假期促消费”的思路催生了长假,但是“挪用双休日”则在无形之中导致了对劳动者尊重的缺失。另外,当前国人的休假,仍是通过“国家法令”来保障,国家安排的假期是能够被用人单位唯一采纳的相应的福利。人们的焦虑在于:当大多数的福利制度都被选择性操作的时候,国家的法定假日成为唯一有保障的福利,自然假期亦显得分外宝贵。此时,面对假期的拼凑与调整,人们不得不“斤斤计较”同时倍感忧虑。

  夏学銮认为,法定假日的安排,应当充分征求公众的意见,人们的现实需求在不断的变化,相应的公共政策也应对此做出反应,而不是成为一种“惯性”而一成不变。(完)

编辑:李晨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