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004号家庭只有一床被子,床上还塌了个坑,有时睡着睡着就掉下去了

005号家庭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电视机旁边的书桌有一个大窟窿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苗波摄

  昨日,本报B03版报道了居住在繁华的东大街附近3户家庭,有的捡菜叶吃,有的为省电费好几年没开过灯……好多读者看到报道表示要献爱心。今天,我们再走进两户家庭,看看怎样能够帮到他们。我们在此通过029-88880000搭建爱心平台,希望爱心人士和企业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改变生活。

  004号家庭

  成员:母亲、女儿

  木板床塌了睡觉不小心就掉坑里

  从她家到北大街,步行连2分钟都用不了。

  推开她家的房门,房间里暖和不少。暖气一直都挺好,别人觉得这是幸福,却成了她的巨大负担。

  46岁的她,已白发苍苍,看起来有50多岁。她患有小儿麻痹症,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原本,她在一家福利企业工作,但因经营不佳关门了。她不到30岁就成为失业人员。孩子两岁时,丈夫离她而去,从此母女俩相依为命,靠每月的低保维持生活。女儿如今上高二,补习费和吃饭钱,几乎把低保金都花完了。每到冬季,1000元的供暖费让她非常发愁。“都是找亲戚借的钱,到现在都没办法还,今年的费用还没交。”她说,很希望家里不供暖。

  光靠别人也不行,她也在想办法。每天,孩子去上学了,她就捡破烂卖点钱。

  单元房有两间房子,一间房里,东西堆得满满的,除了孩子的课本,几乎全是捡来的破烂。一台电脑有点“格格不入”。“孩子上学,有的资料需要用电脑来学习,我找别人借了一台,等孩子高中毕业后,要给人家还回去。”她说。

  另一间房里,一张双人床格外显眼,绝不是因为它很好,而是因为它破到不能再破。木板床的一半都塌了,“晚上和女儿睡上面,不小心就掉坑里了。”她说。床上没有枕头,只有几件叠好的衣物,那就是母女俩的枕头。家里只有一床棉被,晚上母女俩合盖。

  改善睡觉的情况,是她们最需要解决的。

  005号家庭

  成员:父母亲、两个女儿

  女儿快上大学还用着捡的写字台

  年轻时的一场事故,让他意外失去了左手,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

  走进他家,房间很简洁,收拾得也很整齐。女儿坐在桌子旁,在昏暗的房间里,翻看着一本童话书。“怎么不开灯呢?”“这样能省点电。”和其他家庭相同,他也靠低保维持生活。

  母亲来自农村,二婚带个女儿,后来生了二女儿。

  二女儿两岁时,常出现发烧情况,被查出是智障儿。

  “我一只手没了,什么事都干不了,媳妇要照顾孩子,就只能在家待着。”他说,吃饱穿暖没问题,和别人的生活比,就是这么个情况。从床到柜子再到沙发,都是从外面捡来的,掉漆、缺角在他看来,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大女儿去年高考,本来可以上大学,但因不满意学校,今年选择了复读。“在西安读要1万多元,家里哪有这么多钱,只能送到渭南,费用能少点。”他说。

  面对如今的生活,他显得非常淡定。“比不了别人的生活,咱就过自己的日子,但总觉得对不起孩子。”他说,大女儿上学到现在,都没用上好写字台,捡来写字台的桌面有洞,孩子一直使用到现在。

  大女儿学习要用电脑,他给捡了个电脑桌,电脑却始终没配上。智障小女儿七岁了,他最操心的也是她,在家待着不是办法,一直希望能去上学,至今问题都没解决,他真的没有办法了。

  政府行动

  竭力扶危帮困甚至政策倾斜

  这一次,我们报道的这些家庭,非传统意义上的贫困,他们并没有吃饱穿暖的困难。

  政府多年来的政策及具体扶危帮困措施,让他们已经温饱无忧了。对这样的贫困家庭,街道办等政府部门竭尽全力,能符合政策的全都申请,甚至会进行政策倾斜。当吃饭不是问题时,如何让日子更好、生活得更有尊严,变成了新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光靠政策和政府渠道,已经很难办到。

  街道办也开动脑筋,借助社会力量解决。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办,就试图借助企业力量,来尽可能帮助困难户。此次,华商报搭建爱心平台,打破原有慈善活动模式,在贫困户和爱心人士和企业间,架起一座“爱心帮”的桥梁。企业或个人根据情况,为贫困户提供所需的物品。原则上不接受现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由贫困户直接提出,企业或个人直接帮助。

  爱心涌动

  “看到报道特想去帮助他们”

  昨日,关于贫困家庭报道推出后,吸引了不少读者的参与,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尽力,只是举手之劳,帮助报道所提及的家庭。

  毛先生看到报道后说:“之前也知道有贫困户,但从没想到会这么困难。刚好家里要换电视,有个29寸的液晶电视,卖了也值不了几个钱,就想送给一个家庭,让他们生活丰富一点,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张先生在西安做生意,昨日看到报道中的三个家庭,就特想去帮助他们,又不知道该送些什么。“我觉得自己购买不现实,所以决定每家给1000元,让他们根据需要来购买。”他说。昨日,打来电话要献爱心的读者很多,有的愿意捐赠些衣物,有的愿意给购买床,当然大多数人很直接,用钱来表达自己的爱心。

  社区记者杜俊岭

  记者手记

  我们要帮他们而不是施舍

  过去一周的时间里,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区域,记者走进这些“特殊”家庭。见识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同样看到对生活的坚持,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他们生活得不富裕,但很少听到抱怨。就算遇到别人帮助,他们总担心给人家添麻烦。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是非常好强的,希望能通过自己努力,去改变现在的困境,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几天的接触下来,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城市中的普通人,需要得到社会尊重。所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一次施舍,我们在帮助他们时,要给他们足够尊严,也要尊重他们的隐私。他们的姓名、住址,我们不做任何透露,进行一次爱心行动。他们的家庭情况,街办经过多次核实,绝对真实可信。杜俊岭

编辑:手瓜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