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下岗婚变生恨
北京安定门附近一个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区,老式的六层红色砖楼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一栋挨着一栋。和这些“上了岁数”的建筑一样,小区里每天进进出出的居民,也多是慢慢悠悠的老人。
话说小区里一位六十来岁的男子,总是一个人来来往往。老居民认识他,偶尔会跟他打个招呼。但老头的脸总是阴沉着,几乎一句话不说,踽踽独行的身影拖着长长的寂寞。
老头独自居住的单元房,已经掉漆的大铁门,与隔壁坚固新颖的防盗门相比,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和破旧寒酸。这扇并不牢靠的大门总是紧闭着,除了主人,很少有外人进去,屋里也难有一点动静。
老头叫何东放(化名),北京人。风华正茂的年纪参军入了伍。退伍后,二十来岁又回京进了一家国企工厂。这样的经历在当年不知让多少人羡慕——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同龄人,多数都上山下乡,去了边远山区。
参加工作后的老何,娶妻生子,还住进了楼房,日子过得不错。
然而,生活总是变化的。就在老何45岁那年,工厂倒闭,老何成了下岗工人。随后,婚姻变故,又让老何在步入中老年的时候成了孤家寡人。
没了女主人,家里越来越脏乱。老何也变了,就像那扇紧闭的大门。他总是阴沉着脸,在心里诅咒着命运,外界一点刺激都让他感到愤怒难忍。
老何下岗后一直靠低保度日,生活拮据。他一个人生活,有时也懒得买菜做饭,经常随便吃点儿对付。日子一长,身体出现了问题。有一天,老何感到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挣扎着给任楼门组长的老街坊打了电话。组长派自己的儿子,开着车把他送进医院。一检查,严重贫血,血色素只有2克。
街道为了照顾老何,给他安排了一个看车的工作。老何当上看车人以后,虽然收入增加了,但心里的怨恨并未减少。每当有高档车开进车位,看到车主人悠闲的神态以及和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老何心里便生出抑制不住的嫉妒。一些车主的傲慢、收费时的争执、车主甩过来的难听话,都让他愤恨不平。
老何开始酝酿着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