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巧台获得的荣誉证书有一大箱子本报记者叶原摄
40多年居委会主任生涯中,赵巧台说至少调解了300起矛盾。然而,年轻的同事却说,老太太肯定说少了。
1956年的时候就当过居委会主任
今年84岁的赵巧台是河北人,1944年到1950年,她先后担任过村妇联主任和自卫队队长。1946年6月,赵巧台加入共产党。
“我和地主斗过。”11日,赵巧台说,“地主那时吃的也不好,就是金条、银元多。”
和在野战军服役的丈夫结婚后,赵巧台随军去了许多地方。“我会唱歌”,她既善于沟通,又能体谅别人,每到一地,当地首长都让她去管理家属或服务居民。
官方文件显示,1956年,赵巧台担任了山西大同南门外居委会主任。1958年,她又到了广东茂名,在河西区二居委会做主任。1963年,赵巧台和丈夫来到陕西,她在兴平,还是做居委会主任。
1970年,赵巧台和丈夫来到西安,两人就住在城南的边家村,她开始在冶金院做起了居委会主任,直到2000年,碑林区成立水文一社区。
小伙恋爱遇阻她送花给女方母亲
做居委会主任,自然要天天和群众打交道: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都是赵巧台的日常工作。
据她说,这些年总共调解过的纠纷,至少有300件。“肯定不止。”水文一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孙明说,老太太做群众工作这么多年,这个数字必然是少了。
具体调解过多少纠纷,赵巧台记不住,但有几件处理得体的事,至今让她高兴。
上世纪80年代,一名住南门外的女孩,喜欢上了边家村的一个小伙。小伙家贫穷,女孩家父母不同意,女孩就喝了敌敌畏,还好抢救及时,没落下大病。女孩出院后,为解决此事,赵巧台隔三差五就去女家说情。
“女孩她妈喜欢花,我每次去之前,就从自己花盆里摘几朵花带给她。”赵巧台“公关”了几个月,女孩妈妈终于松口,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工作了。”谈起这件事,赵巧台开心地笑了。
听说有人闹离婚要打架她放下正煮的饺子去调解
上世纪90年代有件事,让赵巧台记忆犹新:边家村有对卖牛奶的夫妇闹离婚,双方各叫来一帮亲戚,谈判不成,眼看就要动手。
这一幕被其他居民瞧见,匆匆来找赵巧台,这时正是中午,她在家里煮饺子。“我一听,就给老伴说,你来下饺子。”赵巧台围裙一解,跟着报信的居民就去了现场。
昨日,说到这里,赵巧台站了起来,她挺腰挥手,仿佛置身于当时情景。“我说,把棍子都放下!拿棍子干吗,要打我?”赵巧台回忆说,双方一听,把棍子扔了一地……虽然这对夫妻最后还是离婚了,但没再制造过紧张气氛。
1995年,司法部为赵巧台颁发了优秀人民调解员荣誉证书。此外,她的荣誉还有许多:做过优秀党员,曾任碑林区人大代表……不过,她把这些曾证明荣誉的证书和奖状,都放进一个阳台上的纸箱里,记者翻看时,纸箱都落了灰。在她看来,服务居民理所应当。
“不要写我,群众工作就这样,我没有那么好。”分别时,赵巧台说。
社区记者武敦煌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