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差距很大,
养老金“鸿沟”怎样弥合?
重庆市江津区某民营企业退休职工李师傅在2008年刚退休时,养老金仅为1200多元,经过连续的上调后达到2024元,但这个数字跟他机关的朋友超过4000元的退休工资相比,至少低了一半。
更大的养老金差距还存在于城乡居民之间。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中位数为每年720元,而城镇及其他居民养老保险(放心保)的养老金中位数为每年1200元,前者仅及后者的60%。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陈步雷教授指出,我国现行法定养老保险制度按照职业对企业职工、农村居民、城镇个体户、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等不同群体进行分割,过多的制度性区隔损害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与互济性。
他认为,当前国家财政承担了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养老保险中本应由个人缴纳的部分,这是有违公平的。此外,公务员保留了退休金的高替代率,而企业职工在降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同时却未补上企业年金,使得两大群体的待遇差距持续扩大。建议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要纳入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承担同样的缴费义务、享受平等的养老保险权益。
个别省份入不敷出,
如何确保收支平衡?
2012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7万亿元,支出1.55万亿元,当期结余4191亿元,累计结余2.37万亿元。从全国来看基金收大于支,然而在个别省份却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需要财政补贴。
我国的养老体系有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承担着当期支付的重要使命,是我国养老体系的基石;而社会保障基金则是国家为应对将来老龄化社会准备的战略预备金。而现实的情况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均允许投资运营,而基本养老金由于投资体制落后,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贬值”风险巨大。
针对养老金运营制度改革,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近日撰文指出,在确保当期养老金发放和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基金的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健全基金监管体制,努力消除基金贬值风险,实现保值增值,以利基金长期平衡。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认为,养老金是全国人民的养命钱,投资运营必须慎重,实现增值过程中,“安全稳健”是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