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3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新春时节,记者在渭北澄城县采访,被这里一派火红的新农村建设气象所吸引。在紧依西禹高速、108国道旁的交道镇龙首民俗街上,宽阔、平整的街道两边一溜三百米长设计统一的两层商业店铺已经完工;旁边3栋六层楼房主体已经封顶;一排排上下两层,面积150平方米的独立小院,售价仅十五六万元让城里人也很是艳羡!一个村镇的大型社区正在这里快速崛起。

  交道镇镇长马俊宏告诉记者,这是他们镇2013年启动,总投资5000万元的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凭借交道镇地处县城南大门的交通商贸便利,依托当地民俗、建材物流集散地和高效观光农业的优势,统一公共服务配套的龙首新型社区,一期100套商铺200间门面房,3栋216套保障性住房和60套独立小院,可吸引客商、解决周边村民1000多人口入住,整个社区建成可吸纳7000人。

  这仅是澄城县开展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大型村镇社区,澄城县同时试点了10个。一个财政并不富裕的农业大县,如何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同时开展这么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为农民盖房子

  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全县总人口40万,农业人口占到27.1万,因干旱少雨、土地瘠薄,以果树种植和养殖业为主,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些年,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常年在农村居住的仅17万人。再加上农民大多居住分散,常常是修一条十几公里的路仅解决十几户农民的出行难,打一口井却只能解决一个小组的吃水问题,拉几十里线仅是解决一个自然村通上电话等等,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比较缓慢,公共服务难以延伸。

  如何让农民充分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阳光雨露”?如何消除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如何让农村人像城里人一样有尊严地生活?澄城县委、县政府经过科学研判,确立了合村并组,建设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多次赴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学习。

  2012年7月,澄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决定,并在全县10个镇确定了1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涵盖67个行政村,210个自然村,2.1万余户,8万余人。通过拆旧建新,可节约土地3万余亩。新型农村社区按照50年不落后、100年不后悔来规划,县财政拿出500万元,聘请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省测绘局制定了《县域镇村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体现基础设施优先和公共服务优先。10个试点镇规划根据各镇的特色与特点,7个选址在镇或撤并的原乡镇所在地,3个在原村庄建设或整合在交通方便的大村,充分利用了原来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区位优势、产业环境,与小城镇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引导农民进镇子、进社区。

  带农民进镇子

  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这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三个关键问题。为了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澄城县委、县政府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县委农工部适时给农民群众编印了《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40问》、《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规划》,为群众答疑解惑。

  新型社区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省市财政补一点、县财政奖一点、部门帮扶一点、市场自筹一点、群众支付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六个一点”筹集资金,做到水、电、路、有线电视、通讯网络“五通”,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社区绿化、环境洁化、容貌美化、污水净化、垃圾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七化”标准统一建设。县上再整合经发、住建、扶贫、农业等项目资金,捆绑打包向试点村倾斜投资。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各乡镇初步探索出了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村庄合并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共享型、整体搬迁型等多种建设模式。结合“尧头窑遗址生态区”建设,尧头镇整合扶贫开发、保障房建设、沉陷治理、危房改造等各类专项资金;安里镇坚持拆建并重,把旧村拆迁和土地复垦作为破解土地制约难题的关键;赵庄镇依托黄韩侯铁路和产业园区优势,科学合理选址,促进农民增收;庄头镇结合万亩樱桃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万亩中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观光农业体验区;寺前镇依靠拓日新能源光伏产业园、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和旅游环线带动促进小城镇建设等一大批示范典型。

  目前10个示范社区已完成投入3.2亿元,既有商业店铺,又有经营农家乐的独立小院,还有保障性住房等多种形式供入镇农民选择,按照每平方米800元-1300元的建筑成本价,政府采取多种补贴,让利于民。年内可入驻群众3000人,解决群众住房8万平方米。

  领农民挣票子

  为解决农民进镇子后的生活问题,澄城县在试点镇设计之初就提出了城镇带动型、企业带动型和产业带动型三种建设模式,着力破解人往哪里去、业在哪里创、钱在哪里挣的难题。

  澄城县按照产业跟着社区走的原则,在10个试点社区附近建设县北优质苹果、庄头红樱桃、水洼果畜循环农业等1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产业配套,让农民实现就地转移、就地上班、就地城镇化,过上既安居又乐业的生活。县上还协调农业、扶贫、科技、妇联等部门,开展面向社区农户的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

  澄城县委农工部部长曹贵斌介绍,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带着土地享受城市化管理、服务、保障,其主体是农民、主要产业是新型现代农业,在根本上实现了农民一辈子盖几次房到在社区盖一次房住几辈子的转变,实现了农民从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变以及全县土地由少变多的转变。

  澄城县委书记郭永峰告诉记者,建设新型社区既不减少农业用地,也不减少粮食生产,又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让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下一步,澄城将破解土地、资金两大瓶颈,出台配套扶持政策,示范引领,稳妥推进,加快产业园区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建设步伐,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中心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用5-8年时间,拟建设中心村80个、新型农村社区30个,打造美丽镇村升级版,实现“四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发展,“四区”(城区、园区、景区、社区)共繁荣,让农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农民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编辑:刘超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