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老人们在养老院里娱乐本报记者赵雄韬摄

  延安市宝塔区麻洞川乡赵台村的28位孤寡老人,集中住在由乡村两级和包扶小组出资建设的“自助式养老院”里。老人们一户一孔窑洞,互帮互助,相伴相乐。“自助式养老院”为解决农村孤寡老人养老问题,积极寻找到一种新的途径和模式。

  老人受邀请免费住养老院

  宝塔区麻洞川乡的赵台村是贫困村。全村167户523人,其中外出打工计230人,留在村里的主要是50岁以上的病残老人。

  赵台村地处沟壑,村民居住孤立分散,户与户相隔较远。留守在村里的老人普遍患有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他们孤立地分散生活着,缺乏经济和生活用品来源。去年7月暴雨后,赵台村受灾严重。延安市财政局副局长杨剑君负责包扶该村,他与乡政府商量,很多人因灾无处可居,可把这些人集中安置到一起。既解决了居住问题,也能解决养老问题。

  通过乡村两级干部和包扶小组的努力,一所废弃的学校被改建为“自助式养老院”,新建、改建18孔砖窑。去年11月建成后,村上28个最困难的留守老人,搬到这里生活。

  赵台村村民曹庆永今年64岁了,儿子离世,两个女儿出嫁,他说:“我和老伴都有病,强降雨中窑洞塌了。”他没想到的是,随后竟收到乡政府邀请,让他免费居住到村里的“自助式养老院”的窑洞里。

  老人:喜欢在村里生活

  昨天,赵台村,阳光明媚,自助式养老院内上下两排新窑洞,16孔窑洞为老人们居住。剩余两孔为办公室和老年活动室。活动室里,有大鼓、棋盘和图书,还有秧歌服装,院里有健身器材。老人们三两围坐,有的聊天,有的玩扑克牌,不亦乐乎。

  住在这里的28位老人,最年长已有83岁,最小的也61岁了。82岁的刘宝长,四个儿女都在外打工,家里6个窑洞成了危窑,“我去过城里的儿子家,呆着太无聊了,还是喜欢在村里生活”。

  杨翠婷生活在延安,她的父母也住在该养老院,“我们的压力小了一些,最重要的是,现在他们的心情很愉快,生活得很快乐。”杨翠婷说,自从父母搬入养老院,经常听见他们说起大伙儿互相帮助的事。

  说起生活的变化,老人们提到最多的就是“方便”“快乐”。

  灾后重建和养老结合

  赵台村的“自助式养老院”是一种养老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政府承担基础建设费用外,还提供一定的服务,聘请公益性岗位人员,帮老人们代买日常用品。老人们在相对独立生活的基础上,互相帮助,相互照料,相聚相伴养老。

  据洞川乡党委书记郝止戈介绍,赵台村的“自助式养老院”,打破了政府大包大揽的养老方式,也打破了农村居住分散,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传统养老方式,为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自助就是住下以后自己能维持住自己,能做饭。以后我还想再聘请公益性岗位人员,代一些不能自理的老人做饭。”郝止戈说,这是灾后自建和养老工作上的探索和结合,也为其他18个行政村提供了新的方向。(记者赵雄韬陈雪)

编辑:手瓜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