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3月5日,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无法按时兑付利息,让超日债成为了中国债券市场第一只实质性违约的债券。债券市场“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就此终止。
出于三方面的原因,超日债违约对市场的冲击有限:(1)超日债本身的状况早已严重恶化,而其违约事件也并未最终尘埃落定。(2)目前银行间市场较为宽松的资金面缓冲了事件的冲击。(3)最重要的是,城投债这一刚性兑付的核心并未在此次事件中受到直接影响。
超日债违约只是证伪了产业债刚性兑付的存在,而城投债刚性兑付的信念则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会让产业债的风险溢价上升得更多,相对城投债的优势进一步削弱,从而加剧债券市场的扭曲。
在更加扭曲的债券市场中,政府隐形之手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在筛选债券时,债券所对应的微观财务状况固然需要考虑,但发债主体与政府的关系却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