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新华网西安5月20日电(记者李树峰、冯国)巍巍宝塔,阅尽人间兴废。1987年,随着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和两千多件唐代珍贵文物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一段曾被时光掩埋的丝路文明交流史,才得以重现于世人面前。如今,持续增加的参观者在这里感受着对多种文明的互鉴之美。

  法门寺距离西安120公里,属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原称阿育王寺,寺内有真身宝塔,相传供奉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1987年,人们维修真身宝塔时意外地发现塔下的地宫。地宫被打开后,传说中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由中国礼制的棺椁中重见天日,同时相伴出土的还有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

  目前,这些琉璃器中的大多数都珍藏在与法门寺一墙之隔的法门寺博物馆,属于2009年扩建成的法门寺文化景区的重要展示品。

  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提到,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有专家认为,佛教传播的成功史让中国成为其第二故乡,法门寺的历代宝塔及其伴出文物,都是不同文明交融互鉴的结晶。丝路虽时有文明的冲突,但开阔的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已构成人类文明的永恒坐标。

  据法门寺博物馆馆长姜捷介绍,一套琉璃质地的茶具,材料和制作工艺都是国外的,却是为满足中国人生活需要而制作。这些器皿总体上是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的成果。

  这些琉璃器中,罂粟纹黄色琉璃盘尤为引人注目。琉璃盘体,上面附有黄色的釉彩,还刻有伊斯兰风格花纹,虽然在地底埋藏千年,现在看来依旧光彩夺目。

  “终于看到琉璃器了,非常高兴!”来自上海的游客王骅程说。漫步走过众多唐代金银器皿,看到相伴瓷器展出的琉璃器,有游客不时赞叹着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艺。

  长期关注法门寺文化发展的张卫东认为,虽说法门不二,实际生活中人们对美、善、信仰等价值或科学、技术等真理的探寻和追求,往往是不同文明视角比较中不断汲取和排斥的过程,犹如爬山终究会“山高人为峰”,最高处的视野仍受限于眼睛后面的心灵智慧。

编辑:秦一乔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