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调查出的数据

  陕西四成上市公司曾聘有从政经历官员为独董

  华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现在或曾经聘请有从政经历的官员为独董的,占陕西上市公司总数的四成左右。

  除宝钛股份的钱桂敬、延长化建的夏中英外,西部证券的独董李相启,也有过在政府相关部门工作的经历。

  上市公司年报显示,李相启,1947年生,高级经济师。1970年参加工作,曾任陕西省委办公厅秘书处秘书、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处长、副主任,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兼陕西省证券监管委员会主席,证监会山东监管局局长。

  李相启2007年11月起任西部证券独立董事。目前,其在西部证券领到的独董年津贴为5万元。

  著名财经评论人士皮海洲认为,上市公司喜欢聘请官员作为其独董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这些官员或者退休的官员社会资源丰富,聘请他们做独董可能会有利于公司相关业务的开展;其次,这些人可能曾经对公司的发展有过一定的贡献,现在聘请他们,每年给他们一些报酬,也算是一种感谢。

  为什么设独董

  制衡高管损害股东利益执行之初起过积极作用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可以对公司事务作出独立判断的董事。

  独立董事制度于2001年被引入中国上市公司,作为制衡高管损害股东利益的利器,一度被寄予厚望。独董是董事会的成员,拥有对董事会决议的表决权,能对公司的决策过程形成有效的监督。

  应该承认的是,华商报记者调查、采访发现,作为制衡高管损害股东利益的利器,独立董事制度刚开始的时候,的确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独董聘任机制中,董事长、大股东多以自身利益出发选聘独董,尤其是与大股东关系密切的退休官员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聘任独董的热门人选。不少独董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为什么要治理

  拿谁的钱就替谁说话已难体现出独董价值

  记者在对陕西上市公司独董的梳理中发现,各上市公司独董的工作经历或多或少都与公司有一定的关联。知名财经评论人士水皮指出,现有独董聘任机制中,独董由董事会提名,而董事长、大股东多以自身利益出发选聘独董,选出来的独董,往往是按照大股东的利益在说话,很难体现出独董应有的价值。

  “独董失灵、违规屡屡发生,根源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一股独大’堪称上市公司治理死穴。”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提出独董已经失灵的观点。

  知名财经评论人士皮海洲分析:“现在A股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独董根本不独立,拿谁的钱就替谁说话,独董的监督功能已经严重弱化。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对官员或有官员背景的人任独董好好进行治理,要让独董真正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而不是只当‘摆设’,什么不管照样领钱。”

编辑:秦一乔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