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分配
三人分800万瑞典克朗奖金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78万),奥基夫将获得该项诺奖一半的奖金,莫泽夫妇共同分享另一半。 新京报记者 高美
■ 获奖反应
诺奖得主:下飞机看到120个未接来电
按照惯例,诺奖委员会会打电话通知诺奖得主,并记录下他们第一时间的反应。
接到电话时,奥基夫正在伦敦的家中伏案工作,他说自己“简直是欣喜若狂”。
而梅·布里特·莫泽当时正在实验室开会。周一早上她有好几个会议,当时正在和同事们激烈地讨论着研究数据,接到电话时她表示自己简直“震惊了,一直在哭”。欣喜若狂的同时她也有一丝遗憾,丈夫爱德华正在飞往慕尼黑的飞机上,她无法联系到丈夫,没办法第一时间和他分享自己的喜悦。
尽管知道得晚了点,但爱德华·莫泽却有了更多惊喜。当全世界都知道他是诺奖得主时,唯有他一人还在飞机上对此一无所知。因此,当诺奖消息宣布一个半小时之后,他走下飞机时震惊了,人们拿着鲜花在机场迎接他,这时他才知道自己得奖了。“这真是一个惊喜,我完全没有想到。”爱德华说,慕尼黑机场的官员们亲自向他祝贺。而他打开手机才发现,自己有“120个未接来电”。
■ 故事
七旬学者
诺奖“迟到”40年?
奥基夫为大脑如何控制行为的问题深深吸引。上世纪60年代末期,他决定从神经心理学路径下手解答这些困惑。
奥基夫,19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拥有美国和英国国籍。1967年,他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获得了生理心理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做博士后。他的这项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年。
1987年,他留校担任认知神经科学教授。目前,约翰·奥基夫教授是伦敦大学学院神经回路与行为中心主任。
夫妻档科学家
读书到获奖都在一起
另外获得此奖的莫泽夫妇,可以说是学术界的“神雕侠侣”,两人在同一所大学读书,大学一毕业就结婚,因为志趣相投一同赴英留学,又一起回到祖国,在同一所大学任教。
过去十年间,两人已经成为所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发表了论文无数,也得过多项专业奖项。
两人都是挪威人,梅·布里特·莫泽比丈夫大一岁,她在奥斯陆大学学习心理学,也在那里遇到了后来的丈夫爱德华。爱德华在奥斯陆大学拿到了三个学位:数学及统计,心理学及神经生物学。
1995年,两人同时在奥斯陆大学获得了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
莫泽夫妇两人一起到爱丁堡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随后又一同回到挪威科技大学。爱德华比妻子早两年晋升为教授,目前是科维理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主任。梅·布里特2000年晋升为神经科学教授,目前是特隆赫姆神经计算中心的主任。
爱德华也与另外一位得主奥基夫颇有渊源,在英国期间,他曾在奥基夫的实验室中做过访问学者。(高美)
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