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为了生活才干这个,4点就出摊,我可以拍照让执法队员来赶他,也可以选择别的方式”
在进入数字化城管系统之前,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赵义做过4个月保险,还跟着亲戚在芜湖做了8个月销售。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捧上了妈妈嘴里的“铁饭碗”,进入了天津市某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在天津市早年进行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承接了以前市环卫局、园林局的部分基层工作。赵义虽是企业编制,但是工作稳定,旱涝保收。
赵义那批招了30人,都是应往两届大学生。在一年的实习期里,多数人直接到扫道班打扫马路,赵义先后在业务部、公厕保卫队工作,大家都不知道未来会否有固定的岗位,但“能少问就少问,不想干就走人,后面大把的人等着排队进来,别犯错”。
2010年3月,赵义和9个同事得到“幸运”的机会,借调到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进行实习岗位轮换,参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考评工作。
每月前20天,赵义负责处理公众投诉,之后花三天时间跟着数字化中心同事进行六区巡查,两辆车,一辆负责三个区,看市民通过电话、网站和电台反映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当时天津市正在试行市区两级统一的数字化城管平台系统,全市环卫、园林和综合执法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情况都被划入系统内。
2010年8月,又一个机会出现,结束在市容委借调的赵义转借到红桥区市容园林委数字化管理中心考核办,新的岗位是信息采集员,处于天津市城管系统平台的最末端,直接接触城市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章现象和城市顽疾。一台巴掌大的“城管通”是赵义们的武器,拍哪些信息,孤军在外巡逻的信息员有权选择,每天任务10条。
“问题太多了,任务很好完成”,长期占道经营的“马路餐桌”、不合规格的广告牌……赵义拍起来绝不手软,“城市管理本身就和这些违规者有矛盾”,但他都是在远处偷拍,除了手中这台可以即时上传照片和信息说明的“城管通”,他没有任何证件,甚至连制服都没有。
赵义负责巡查拍摄的路面有32条,面积在23万多平方米,“要分成东西两片,一天能跑一片”,这片区域地处红桥区偏远位置,马路上多是附近居民为了糊口赚钱摆的小摊,卖早点,卖水果,赵义几乎从不将镜头对准这些人。
不仅不避讳身份,赵义还偶尔和他们拉拉家常,“卖早点小贩一般年纪大,有孩子要读书”,他手下留情的想法是“大家都是为了生活才干这个,4点就出摊,我去检查发现他没卖完,可以拍照让执法队员来赶他,也可以选择别的方式”。
“到时间不能占道经营了,到小巷里卖吧”,在洪湖路上卖水果的小贩觉得赵义说话挺客气,“这个小伙子仁义、讲人情,理解小贩难处”。有时,赵义也会帮他们收收摊。
站在小贩堆里看城管动手
“其他小贩和我不同,摆摊就是他们的活路,城管断了人家生路,小贩当然急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