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法官,人们想到的多半是在严肃的法庭里,庄严的国徽下,穿着法袍的形象。而西城法院社区巡回法官赵海的工作,却是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一个个社区之中,跑白了头发、跑黑了脸庞,但也跑暖了人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老百姓家门口。 
四处协调帮助吸毒母女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做社区巡回法官6年来,赵海却破解了不少家庭矛盾。小姚是个单亲女孩,与母亲共同生活,母女俩都曾染有吸毒的恶习。小姚因抢劫犯罪入狱,出狱时发现母亲把房子卖掉,搬去与“毒友”同居。母亲和其他的亲人都不愿意接纳小姚,无家可归的小姚来到街道司法所,要求司法所想办法,否则就睡在司法所。 司法所想了很多办法,始终劝不动小姚,只能暂时让小姚去住旅馆,可是这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住宿费一花完,小姚就又来司法所闹。赵海得知后,找来母女俩,他不相信做母亲的真这么狠心,忍心看着孩子露宿街头。赵海的判断没有错,在交流中他看到在小姚说到受苦时,小姚的母亲多次流泪,她多少流露出内情:自己没有照顾小姚的能力,索性就让小姚闹一闹,让政府去管。 赵海从情感角度展开调解,让小姚的母亲认识到自己照顾女儿的责任,又从法律角度向小姚说明她无家可归是母亲卖房导致的,胡闹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伤害自己。母女俩被说通了,但是赵海没有停下脚步,又多次劝说和四处协调,最终小姚住进了姥姥家,街道帮小姚找到了一份固定工作。 每年调解纠纷1500件 家庭矛盾难解,大大小小的邻里纠纷更是多如牛毛,赵海从不皱眉头。赵海曾碰到这么一起邻里纠纷,杨大妈和刘老太太是老邻居,但是因为下雨开关窗户的问题没少吵架拌嘴。刘老太太年岁大,爱发脾气,每次经过杨大妈家门口都要大骂,骂声持续了10年,杨大妈虽然生气,但是怕吵架导致刘老太太犯病,可是自己却患上精神抑郁,“我都不想活了,真想哪天抱着老太太跳楼,一了百了。” 两家积怨越来越深,赵海先来到刘老太太家里,看见老人很像自己的奶奶,开口一句“奶奶,我是法院的小赵”,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关系,赵海从聊天中发现,两家并无大仇,就是长期缺乏沟通。赵海找到杨大妈,劝杨大妈主动和刘老太太谈谈,解开心结,相互道个歉。赵海在和刘老太太聊天时得知老人喜欢吃稻香村的点心,建议杨大妈买了点心匣子上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刘老太太一个劲儿地向杨大妈道歉,两家重归于好。 根据统计,赵海每年诉前调解纠纷1500多件,让3000多名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 群众拿号排队等他来 赵海,这位北京市唯一的专职社区巡回法官,自从2007年以来深入社区,开展示范调解、指导调解和法制宣传工作,力求把纠纷解决在诉前,化解在基层。6年来累计巡回两千多次,指导调解民事纠纷一万多件,开展示范调解一千多件,他巡回的7个街道150多个社区,万人民事案件起诉率下降了21%。 赵海不仅在努力做,而且也在带动年轻法官、大学生和社区干部一起干。昨天,赵海志愿者服务队授旗、宣誓,将赵海总结的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重点工程的“六进”做成常态。 而很多人不知道,赵海每天下班后还有一个固定的巡回项目,去照顾90岁的奶奶。赵海帮奶奶服药、按摩穴位、洗脸洗脚,伺候奶奶睡熟才回家。满怀孝心的赵海用真心搭起了法院和百姓之间的连心桥,有街道干部用一句时髦的词“高富帅”评价赵海,因为在社区百姓心中,他形象高大,他的精神世界富有,他有着很强的人格魅力,群众常常拿号排队等待赵海到来。近日,市高院做出决定,要求全市各级法院和广大干警开展向赵海学习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