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别用臆想的理由批评“体育入高考”

来源: 西安晚报  2012-11-05 10:14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志 灵

  记者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体育科目今后将可能进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将增加体育科目。(11月4日《 安徽商报》)

  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注定会引起巨大的争议。这倒不是说针对这一做法的目标价值存有争议,毕竟,中学生体质每况愈下已是不争的事实,必须想方设法提高中小学生体质。真正的分歧在于,该不该用考试指挥棒这种“功利”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不过,若要严肃讨论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摒弃那些臆想出来的批评理由。臆想之一是,这种做法是“体育纳入高考”,是对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而事实上,《若干意见》提出的只是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而所谓学业水平考试只是鉴定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种手段,它不同于具有选拔性质的高考。

  从这个意义上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体育科目,是一种资格考试,类似于以前的高中毕业会考,需要学生所有科目都考试合格才能毕业。通常情况下,这类考试对于绝大多数的高中生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更何况,按照一些试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地方实践看,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测试标准分为A、B、C、D四个等级,只有成绩为D等才会对学生有实质性影响。而且,这类考试多次举行,可以反复参加且以最高一次成绩为准。

  对于这种做法的另外一种臆想是,这样的操作很容易引发不公平。而事实是,体育科目在测试操作上反倒比任何标准化的答卷更容易控制公平。比如,100米需要跑进多少秒,立定跳远需要跳到几米等等。或许有人会说,体质与先天的遗传因素关系密切,机械的标准对于先天体质弱的学生不公平。但这世界没有绝对无差别的公平即便最公平的考试,不也有先天智力差异决定的分数差别吗?

  而且,也正是意识到这种问题,在纳入考试方面,体育科目的步履始终是蹒跚的,直至今天才提出的是积极探索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其实一个标准非常低的要求。其对于学生的“威慑力”来说几乎是忽略不计,其纳入或者不纳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灵丹妙药,只是教育行政部门推进综合素质考评尝试中的很小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没错,摒弃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让中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体育运动,是提升中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应试教育推行了这么多年,其强大的制度惯性使得改变绝非朝夕之功。这种情况下,改变必须慢慢来,一步步尝试,一点点推进。

  既然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都是共同的,那么多一些理性的支持,远比不切实际的苛责更宝贵。即便做不到这一点,至少对于那些点滴的努力,也不要用臆想的批评理由去棒杀之。

编辑:王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